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是目前对中国林业威胁最大的有害生物,对松树具有毁灭性的危害。自发现松材线虫病以来,国内外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防治该病,迄今为止尚缺乏经济且行之有效的防控方法,仍有继续蔓延的趋势。目前对于松材线虫病的防治,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直接针对松材线虫的防治难度较大,国内外研究较少。本实验室从韩国引进一种具有生防潜力的松材线虫内寄生真菌Esteyavermicola,前人研究结果表明该真菌对松材线虫具有很高的侵染活力。本文拟从侵染活力,营养特性和保存条件三个方面对该真菌进行试验,旨在为今后利用该真菌进行松材线虫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通过试验证明了内寄生真菌E. vermicola从产孢细胞上脱落的分生孢子对松材线虫具有侵染活力,且营养丰富的培养基固体培养所得的真菌孢子对线虫的侵染能力较强;不同菌株孢子对线虫的侵染活力存在差异,菌株CBS115803的侵染活力最高,CBS100821菌株次之,CNU120806菌株最低;在WA平板上采用浸渍法进行生测时,结果表明孢子更容易粘附到线虫体表;孢子对松材线虫的侵染活力随着孢子浓度的降低而降低,所试浓度中,1×109个·ml-1的处理孢子对线虫的粘附及致死效力最高。在液体和固体培养条件下,依次研究了碳、氮源种类和碳浓度及碳氮比对E. vermicola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和酵母粉分别是最适宜液体和固体培养的碳、氮源。另外,液体培养条件下,当碳浓度为12g·L-1,碳氮比为5:1和40:1时,分别是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优组合;而固体培养条件下,当碳浓度为8g·L-1,碳氮比为20:1和10:1时,分别是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优组合。以菌丝生物量和产孢量为指标采用优化培养基液体培养该真菌13d后得到生长曲线,5d后菌丝生物量达最大值,11d后产孢量达最大值,可为以后液体发酵进行批量生产时提供理论参考。通过从温度(高温干燥和低温保存)、添加剂、空气条件三方面初步研究了不同环境条件对E. vermicola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燥处理能明显降低孢子的含水量,从而显著影响其萌发,保存时间久的真菌在干燥过程中保持孢子萌发的能力相对要弱,且干燥48h后孢子完全失活。但若保持孢子含水量在40%以上,其萌发率就能维持在80%左右。另外,在真空条件下将孢子与浓度为40%的甘油混合后置于4℃下保存30d后孢子仍能萌发且萌发率高于其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