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星形胶质细胞NDRG2调节GLT1表达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来源 :空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un1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是一种神经系统急危重症,主因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具有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导致SAH患者预后不佳的主要原因是早期脑损伤(early brain injury, EBI)。EBI是指SAH后72小时内发生的脑损伤,是由血液及其分解产物在蛛网膜下腔对全脑组织造成的直接损伤。目前研究初步证实EBI涉及的主要病理机制包括:炎症反应、缺氧、氧化应激和兴奋性毒性等。然而,目前针对EBI临床上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因此,积极探索EBI发生的机制并进一步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我们前期研究发现,EBI谷氨酸兴奋性毒性损伤与星形胶质细胞上表达的谷氨酸转运体GLT1的表达下调直接相关,提示特异性地上调星形胶质细胞上GLT1的表达和功能可能是EBI干预的有效策略。因此,探讨SAH后星形胶质细胞中GLT1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探寻特异性的分子靶点以干预SAH后GLT1的表达下调,可能为EBI的早期靶向治疗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最新研究发现,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表达的应激反应基因NDRG2在多种神经系统疾病模型中参与间质谷氨酸稳态的调节,提示NDRG2可能参与了SAH后GLT1的表达调节。本课题拟针对SAH后EBI的兴奋性毒性机理,围绕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调节功能和GLT1表达调控开展机制研究和脑保护策略探索。我们首先通过SAH动物模型和NDRG2基因敲除小鼠明确SAH后NDRG2与GLT1的表达模式,并通过SAH离体实验揭示星形胶质细胞中NDRG2调节GLT1表达的分子机制及其对神经元兴奋性毒性的作用,为NDRG2作为EBI早期干预的有效靶点提供依据。
  根据以上研究背景和科学假设,我们拟开展以下三部分的研究内容:
  第一部分,探讨SAH后EBI期NDRG2与GLT1在脑内的时空表达模式。采用血管内穿刺的SAH小鼠模型,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blot等实验检测EBI不同时间6h、12h、24h、48h、72h脑内皮层和海马区NDRG2分别在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等不同神经细胞亚型中的定位及表达水平,证实SAH后NDRG2特异性表达于星形胶质细胞中,并与GLT1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趋势。同时通过Garcia神经功能评分、脑水含量测定方法,证实SAH后不同时间小鼠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和脑水肿程度与NDRG2的表达呈正相关趋势。这些结果提示NDRG2可能与SAH后EBI密切相关。
  第二部分,明确敲除NDRG2在SAH后EBI中的神经保护作用。采用CMV-NDRG2基因敲除小鼠,构建SAH模型,通过FJC染色、TUNEL染色等形态病理实验检测NDRG2敲除对EBI神经细胞存活的影响,通过Garcia神经功能评分检测NDRG2敲除对SAH动物的神经功能的影响,明确NDRG2敲除能够减轻SAH后EBI神经损伤,改善动物神经功能。离体采用OxyHb处理原代星形胶质细胞模拟SAH后血液成分对星形胶质细胞的损伤作用,分别上调、下调NDRG2,通过谷氨酸浓度测定检测OxyHb处理后星形胶质细胞对谷氨酸的摄取能力,通过TUENL染色检测与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的神经元的凋亡情况,进而明确抑制NDRG2可以减轻SAH后星形胶质细胞介导的谷氨酸兴奋性毒性损伤作用。
  第三部分,探寻SAH后星形胶质细胞中NDRG2对GLT1转录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采用OxyHb处理原代星形胶质细胞,通过蛋白和RNA水平检测OxyHb处理后及NDRG2上调、下调后对GLT1表达的影响,明确OxyHb处理后NDRG2负向调节星形胶质细胞GLT1的表达。进一步通过蛋白胞浆胞核分离、免疫共沉淀(Co-IP)和免疫荧光染色实验,观察OxyHb处理后NDRG2与NF-κBp65结合及对其核转位的作用,明确OxyHb刺激情况下,NDRG2能够入核与GLT1的重要转录因子NF-κBp65结合。同时通过蛋白-DNA结合实验(凝胶迁移实验,EMSA)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Luciferase reporter)检测NDRG2不同表达水平对NF-κBp65与DNA结合能力,及对GLT1启动子转录活性的影响。据此初步证实在模拟SAH离体刺激状态下,NDRG2可能通过结合并影响NF-κBp65的转录活性而负性调节GLT1的表达。
  综上所述,通过在体和离体实验,我们证实了星形胶质细胞中NDRG2和GLT1的相反表达模式,同时NDRG2敲除可以减轻小鼠SAH后的脑组织损伤和细胞凋亡,并且发现NDRG2基因敲除可以维持GLT1的较高水平。进一步通过机制探索,我们发现在SAH状态下NDRG2可能通过与NF-κBp65结合来抑制GLT1基因的转录,进而抑制星形胶质细胞的谷氨酸摄取能力,诱发神经元死亡。本研究为靶向抑制NDRG2可能作为对SAH等出血性脑卒中潜在的治疗策略提供了实验证据,并提出NDRG2可能通过NF-κB信号通路调节GLT1表达的机制。
其他文献
目的  多系统萎缩(MSA)是一种成年起病,预后不良的神经变性疾病,其特征为自主神经衰竭,帕金森综合征,小脑性共济失调和锥体束征,可以表现为不同的组合。目前分为帕金森综合征(MSA-P)和小脑性共济失调(MSA-C)。除运动症状外,还有性功能障碍,泌尿系功能障碍,体位性低血压等复杂的临床表现,极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目前国内缺乏有关该疾病的误诊率及相关因素分析,且预后研究样本量小,结果之间存在分歧。
期刊
研究背景及目的  近年来,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特别是CHD急症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死亡率总体仍近似指数增长,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能够有效地开通AMI的罪犯血管,目前已经成为AMI心肌再灌
学位
通常心跳停搏发生在紧急、危重环境中,虽然心肺复苏技术的普及和其它辅助措施提高了复苏成功率,但复苏后脑损伤保护效果依然不令人满意。选择有效的方法保护神经元损伤,减轻心肺复苏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提高复苏后患者的生存率以及生活质量,仍然是亟待解决的临床医学难题。  丙酮酸钠是体内糖代谢过程中生成的重要物质,位于糖酵解和有氧氧化代谢交接处,是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枢纽。丙酮酸钠不仅是能量底物,更有抗氧化应激
学位
背景: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和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 MN)是我国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免疫功能紊乱在其发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参与了机体免疫系统的发育,并参与了多种免疫介导疾病的发生发展。本研究旨在探索IgA肾病和膜性肾病患者肠道菌群特征以及肠道菌群与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 
学位
目的:阿帕替尼是我国原研1.1类新药,目前认为其靶点主要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VEGFR2)。本研究以阿帕替尼和肝癌细胞为研究对象,探索阿帕替尼对肝癌细胞SNU739及HepG2的直接作用,包括对肝癌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能力及凋亡的影响,研究在肝癌细胞中阿帕替尼作用靶点——VEGFR2及其下游分子PI3K
学位
报纸
研究背景:创伤失血性休克(Traumatic Hemorrhagic Shock, HTS)是机体受到严重创伤后过量失血,损伤组织代谢产物诱导毛细血管扩张和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从而诱导循环缺血和细胞缺氧,最终导致机体休克过程。失血引起的机体内脏血液灌注不足常导致肝脏功能受损,产生急性肝功能损害(acute liver dysfunction, ALD)症状。糖萼(Glycocalyx)主要存在于人体
【研究背景】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中的三种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在所有妇科肿瘤中最高。因为其起病隐匿,转移性强,预后极差,在过去几十年中,卵巢癌的5年生存率仅为28%-40%,如何更快更准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卵巢癌一直临床治疗亟待解决问题。microRNA是一类由内源基因编码的长度约为19-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通过与靶基因RNA(mRNA)特异性碱基配对,miRNA引起靶mR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