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学校从封闭管理走向开放治理,家长作为利益相关者参与学校治理有其独特作用与价值。现阶段有关家长参与学校治理的研究多为阐述家长参与学校治理的应然状态并将家长参与的时间与空间界定在学校范围之中,参与内容集中于学校内部事务的讨论。而实际上应以儿童生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关注家长在学校外部治理与内部治理中的参与。因此本研究以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参与式治理理论作为理论基础,采用量化研究为主,质性研究为辅的研究方法对上海和广东两地6所学校1046位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家长在学校外部治理与学校内部治理中的参与进行调查与分析。调查数据显示:(1)家长参与行为的均值由高到低依次为学生制度、家校制度、财政配置、教育教学制度、校社制度、人事制度,均未达到表达意见层次;(2)家长参与意愿的均值由高到低依次为家校制度、学生制度、财政配置、教育教学制度、校社制度与人事制度,均高于参与行为且处在了解情况到表达意见之间;家长的参与意愿均可预测参与行为。(3)从参与人数上统计,家长会和家长开放日是家长参与学校治理最集中的参与途径。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研究者结合访谈材料与田野观察对家长参与学校治理的现状进行分析:(1)家长参与学校治理的行为存在局限性:家长参与行为具有“地板效应”、家长对具体事务的参与程度高于制度性事务;(2)家长参与学校治理的意愿缺乏全局意识:家长的参与权利意识和学校本位意识不足;(3)家长参与学校治理的途径追求多样性:家长的实际参与途径有限、家长委员会制度的建设尚未完善、家长义工队为家长参与提供路径。结合研究数据与访谈结果,研究者对家长参与学校治理的收益与代价进行分析发现:一方面,家长参与学校治理提升孩子的能力且对孩子具有榜样作用。另一方面,家长参与学校治理能够丰富学校的教育资源,减轻学校在管理事务上的压力。而家长参与差异可能引发家庭内部关系冲突、家长参与会对教师产生约束。在家长参与学校治理的调查结果、现状分析以及收益与代价分析的基础上,研究者对影响家长参与学校治理的因素进行探究发现:(1)个体利益与知情权、性别差异、阶层差异是影响家长参与学校治理的家长因素;(2)学校地理位置、学校制度建设和学校人员是影响家长参与学校治理的学校因素;(3)学生年级、学生性别和学生学习态度是影响家长参与学校治理的学生因素。研究者基于上述分析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提出家长参与学校治理的优化建议:(1)增强家长对学校的认同感、强化父亲角色意识、制定完备的家长委员会制度以发挥家长在学校治理中的主体作用。(2)学校开放共治、调整家长学校课程、创新家长参与组织形式以发挥引领作用。(3)政府与社会界定家长参与的权责领域、出台政策法规并营造重视家长参与的社会氛围以发挥支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