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合作运动与近代乡村社会的变迁有着一定的互动关系.在19世纪20年代,由于国内自然灾害,军阀混战等原因,加之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和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中国农村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凋敝景象,乡村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已危及到了国家民族的安危,引起了人们的警觉.在此情况下,政府与社会都在寻求拯救农村危机的途径.此时西方合作思潮的传入使时人和政府看到了解决农村问题的希望,并逐渐把它运用于实践.西方合作思潮传入中国以后,以国民政府为主导力量,以合作运动为手段的拯救农村的运动就迅速展开.政府首先利用其行政权威资源进行合作宣传、合作立法,建立一套较完整的合作行政系统以及合作金融系统,并以此来强制性推动各地农村的合作化运动.各地农村合作社组织的数量发展及空间布局无不深刻地反映了政府主导作用的强大.合作运动在广大农村的开展,合作社组织的广泛设立,一方面成了国民政府整合、控制乡村社会实现民生主义的政治工具;另一方面也对农村传统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合作社组织打破了传统高利贷一统乡村的局面,促使了乡村社会传统借贷关系向近代转型.同时,合作社组织的日常运作也推进了传统农事生产的改进,给传统的乡村农业生产中注入了现代化因子.鉴古知今,合作社作为一个自助互助组织,只要政府能妥加保护并善于引导,它必将有利于最终改变农村的面貌,推动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