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视域融合理论由伽达默尔提出,用此理论来解读文本需要解读者完全理解文本,不仅要回到作者那个时代,考察文本的起源,了解、推测、理解作者的原意,更要在解读过程中,和作者、和文本一起建构自身的澄明与显现。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和读者本身的条件、所处社会环境、个人经历直接相关。苏轼作品在高中教材中地位显著,特别是黄州时期的名篇,不仅有优美的语言、丰富的内容,更有哲学的、人生的内涵,对塑造学生健康、积极的人格很有启发。消解教师解读的话语权威,追求苏轼作品教学的视域融合,既符合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理念,也是挖掘苏轼作品教学时代意义的必然选择。笔者试着借鉴伽达默尔视域融合理论,尝试剖析高中苏轼作品教学现状,通过分析一系列不同风格类型的教学案例,辨析教学方法的优劣,并进行实践尝试,总结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图寻找苏轼作品视域融合的教学策略。本论文总共五章:第一章是绪论,阐述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以及对全文内容作一个概述;第二章是相关概念理论阐述,包括有效教学、理解、视域融合、苏轼作品的视域融合,给苏轼作品的视域融合教学提供理论上的支持;第三章是对苏轼作品教学现状做调查探访,从学生层面和教师层面做调查问卷,掌握第一线的资料,同时,对教材和一线教学的诸多案例进行剖析,分析问题所在;第四章是苏轼作品视域融合教学的具体策略,包括三维视域立体融合的教学目标、生活视域灵活摄入的教学内容、言语实践多元互动的教学活动、连续专题研究式的教学过程、积极人格个性张扬的教学评价,结合一些案例探讨这些策略的具体做法;第五章是苏轼作品视域融合教学的实践探索,以《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实录为实践平台,然后对这堂课进行评析;最后一章是讨论和展望,对本文的理论和实践做一个总结,分析得失,提出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