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起点,又是教学的归宿,在教学活动中起着导向、控制、激励和评价作用。教学目标预设体现了教育的规律性、稳定性、计划性,克服教学的盲目性和无序性,保证课堂教学能有效有序进行。教学目标生成体现了教育的随机性、开放性、动态性,强调教学在民主、平等、对话、和谐中进行,在师生思维碰撞中动态生成新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精神,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精神和教育理念。高中物理教学目标如何预设,如何生成,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将是教学长期普遍存在的问题。就物理学科而言,分析了布卢姆、加涅和吴也显等人的目标分类理论,分析了普遍性目标、生成性目标、表现性目标、行为目标等四种教学目标价值取向,了解教学目标发展历史,对预设教学目标和制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教学目标预设部分,参考和借鉴教学目标相关研究,提出了高中物理教学目标预设的含义、特点和意义,高中物理教学目标预设要以高中物理课程标准、高中物理教学内容、学生的现实状况、教学环境为依据,遵守整体性、层次性、发展性、具体性原则。从教学目标起点、教师综合素质、课程标准和教材、弹性预设教学目标等角度,提出了教学目标预设的四个策略,帮助教师预设合理且能落实的教学目标,促进教学有效实施。教学目标生成部分,阐述了高中物理教学目标生成的含义、特点以及意义,结合高中物理教学案例从弹性预设教学目标、教师综合素质、教学民主、教学互动、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了教学目标生成的五个条件,强调在“对话”“矛盾”“情境”“错误”“意外”“实验”过程中生成教学目标,使教师认识到教学目标生成的重要性,促进教学目标有效生成,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结合物理教学案例分析论证了教学目标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发展和补充,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颇,正确处理教学目标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促进教师熟练驾驭物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