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了解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基因检测的状况,及其在临床个体化治疗中指导作用及意义。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就诊,符合入组标准的83例NSCLC患者的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TNM分期、基因检测结果,检测方法包括NGS法及PCR法,并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估及分析,包括不同来源检测基因突变的阳性率,同时观察患者临床采用的治疗方案,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监测患者疗效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基因检测的状况,及其在临床个体化治疗中指导作用及意义。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就诊,符合入组标准的83例NSCLC患者的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TNM分期、基因检测结果,检测方法包括NGS法及PCR法,并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估及分析,包括不同来源检测基因突变的阳性率,同时观察患者临床采用的治疗方案,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监测患者疗效、疾病进展情况及生存期,对部分随访患者进行动态基因监测。对不同组织来源的基因检测结果的阳性率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83例患者入组,病理类型为腺癌的患者75人(90.36%),腺鳞癌4人(4.82%),共计79(95.18%)人。检测出基因突变的一共70人,最常见的是EGFR突变(84.29%),其中19外显子缺失25例(35.71%),21外显子突变21例(30%),其次是ALK融合突变(7.14%)。51例患者有不同组织来源的基因检测结果,经皮穿刺活检检出驱动基因的阳性率最高(88.89%),3例胸水标本的阳性率最低(30%)。8名患者检测前已经化疗,检出驱动基因检测结果阳性率80%,4名患者检测前曾放疗治疗,检测结果阳性率100%,2例患者检测前服用过中药治疗,检测结果阳性率50%(P﹥0.05)。有7名患者同一时期检测血液和组织样本,血液和组织结果一致性为85.71%(P﹥0.05)。42例患者根据基因检测结果治疗,39例(92.86%)的患者直接接受靶向治疗,3例(7.14%)的患者先化疗,然后进行靶向治疗。30例进展后二次基因检测的病例中,最常见的耐药基因是T790M突变16例(47.06%),MET突变2例(6.67%)。13例连续分子监测的病例提示实际临床中连续分子检测通常是滞后的,但依然能指导临床治疗。结论:接受基因检测的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是非鳞NSCLC,其中主要是腺癌。在驱动基因阳性的NSCLC中,最常见的突变类型为EGFR突变,其中主要是19外显子缺失及21外显子突变;其次是ALK基因融合突变。组织病理活检依然是NSCLC基因检测的首选和主要来源,血液循环肿瘤细胞DNA检测基因突变可作为补充手段,监测疾病进展,指导治疗。针对有突变靶点的治疗,常用的靶向药物是一代靶向药物,二、三代药物较少。最常见的耐药基因为T790M,可单独或者与MET等同时出现。在临床中,通过动态基因检测有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实现个性化治疗,可能使患者获益,延长生存期。
其他文献
目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发病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居全球第三位,结肠腺癌(Colon adenocarcinoma,COAD)属于CRC中多种病理类型的一种。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了一定的改善,但仍有50%的患者死于疾病的复发或远处转移。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研究与分析,筛选与COAD患者预后相关的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
目的:通过免疫组化(IHC)及利用多重荧光PCR毛细管电泳法(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CE)进行微卫星不稳定(MSI)检测这两种方法,研究结肠癌中错配修复(MMR)基因MLH1和MSH2蛋白表达差异及MSI状态,分析MLH1和MSH2蛋白表达情况与患者发病年龄、性别、肿瘤发生部位、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病理类型及TNM分期的关系。同时分析这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吻合率,并指导临
目的:通过收集乳腺癌术后患者相关资料,分析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情况,选择当前研究重点或富有争议的相关临床因素探讨其是否为淋巴水肿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1日到2020年6月1日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乳腺外科的77名诊断为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同时期行乳腺癌术后复查的非淋巴水肿患者77名为对照组(两组术后时间均为3-36个月)。
目的:系统评价Uncut Roux-en-Y(URY)吻合术与BillrothⅡ-Braun(BB)吻合术在远端胃癌根治术后的临床疗效,为远端胃癌根治术后消化道重建提供参考。方法:本次研究中,主要通过信息检索方式获得相关信息。采用Pub 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等查询已有的URY与BB消化道重建方式对比的研究资料。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初。通过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合并比值比,9
目的:近年来,微创外科迅速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术后胸腔引流管的放置仍然是术后常规的流程。为了进一步减少术后疼痛并加速患者康复,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术后免胸引管的安全性和优势。方法:这是一项单中心随机对照试验,选取年龄在18-75岁的肺肿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免胸管组(NCT组)和留置胸管组(CTP)。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观察指标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目的:随着胸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肺段切除术现越来越多的应用在胸外科的手术中。肺段切除术需要精确辨认相关解剖结构,段间平面的确定是其中的一个关键点。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区分肺段间平面的方法各有优缺点。本研究旨在探讨远端充气法在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中确定段间平面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胸外科接受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
前言:作为全球第五常见的癌症,胃癌受到了公众的高度关注。胃癌是重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因癌症死亡的病例中,胃癌在所有癌症中排第四。每年都有大量新的胃癌病例和因胃癌死亡病例,胃癌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幽门螺杆菌,高盐饮食,低水果饮食,饮酒和吸烟。随着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的不断完善,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下降,但全球5年生存率仍然令人失望。新的胃癌治疗方案和预后判断指标备受关注,而对胃癌分子机制的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下肺癌手术术后影响患者胸腔引流管带管时间的因素。方法:本文回顾性研究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胸外科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的原发性肺癌患者经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的病例199例。按照术后胸腔引流管带管时间的长短分为两组,1组(术后胸腔引流管带管时间<5天)和2组(术后胸腔引流管带管时间≥5天)。对于具有影响术后胸腔引流管带管时间长短的可能影响因素先采用单因素分析的方法,再
目的:膀胱癌是泌尿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困难,治疗仍旧以手术为主,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易复发,预后较差,因此需要更好的生物标志物帮助膀胱癌的早期诊断或特异性靶向治疗。BAG2基因是抗凋亡基因BAG家族一员,具有作为泛素蛋白连接酶抑制剂的作用,调节蛋白的泛素化降解。越来越多的研究已经证实,BAG2参与了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如神经退行性疾病,结核病以及多种肿瘤疾病。但BAG2在膀胱癌中的作用机
目的:CircRNA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旨在利用GEO数据库分析circRNA的差异表达与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关系。方法:利用在线数据库GEO下载AML患者样本,以NCCN指南作为分组依据,将上述样本划分为高危AML和低中危AML两组。利用R软件中的“edgeR”筛选出存在差异表达的circRNA/miRNA/mRNA。再通过R软件中的“survival”包对在高危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