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基于信息生态学理论及美国实践对医生质量信息公开中的公开主体、公开内容、公开环境等要素及其关系进行分析,构建医生质量信息公开的系统框架,同时分析国内医生信息公开的现状。【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法和专题小组讨论法,以信息生态理论为基础,在界定医生质量信息公开的相关概念,熟悉其内涵的基础上,构建医生质量信息公开系统的框架模型。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查阅美国医生质量信息公开官方网站,系统地收集美国医生质量信息公开相关的文献和政策资料,并以美国医生比较网站为案例,基于已建立的系统理论框架模型,对美国医生质量信息公开进行系统剖析。引用PEST分析法对美国医生比较网站公开医生质量信息的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国内医生信息公开现状分析中,采用文献研究法收集医生信息公开的测量条目,专题小组讨论决定是否保留或增加条目,以及条目赋值;实证研究的地区选择上,从东中西中抽取九个代表性城市,东部(北京、上海、广州),中部(武汉、郑州、长沙),西部(成都、西安、重庆);基于“医院信息收集中心网”收录的公立医院名录,每个城市按照医院等级,随机抽取一级医疗机构、二级医疗机构、三级医疗机构各8家(隔两个抽取一个)。开展总计开展216家医疗机构的网站公开医生质量信息情况的收集。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各类别医疗机构的医生质量信息公开情况进行整理和挖掘。【结果】1.信息生态学理论与医生质量信息公开系统的高度契合性。2.医生质量信息公开生态系统是一个由公开主体(包括公开信息生产者、公开信息分配者、公开信息消费者和公开信息分解者)、公开环境以及公开信息(资源)三部分组成,系统中的各个要素相互影响,彼此作用,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的动态平衡系统,。3.美国存在多个医生质量信息公开网站,呈多元化发展趋势,美国医生比较网站公开了医生的一般信息、参与质量项目信息、医生质量绩效指标评分信息以及患者满意度评分。其公开系统具有公开主体的多利益集团参与,公开系统尤其是公开的质量信息处于不断的优化发展中,且拥有较为有利的公开环境,使得整个医生比较网站的公开信息系统能够在不断地交流中完成协同进化,更好地为公开服务。4.本研究在信息透明测量的基础上,确定了公开医生信息评分的3个维度:公开完整性、公开及时性以及公开易获取性;从医生资质、医疗服务和医生诊疗结果、公开信息的更新时间以及公开网站是否设置医生搜索等方面测量相关维度的公开情况。5.医疗机构公开医生信息情况:92.1%的医疗机构都在网站上公开了医生信息(199家);主要公开副主任医师及以上级别的医生信息(42.13%);12项完整性指标中执医资质、联系方式、患者满意度指标公开的较少;公开诊疗特长、职务职称此类信息较多;仅25.66%(29家)的医疗机构在三个月内更新了医生信息,更新非常及时,且多为三级医疗机构。仅38.43%(83家)的医疗机构网站拥有医生信息搜索功能,其中一级医疗机构仅10家。通过评分结果显示,就均值而言,国内公开完整性评分的均分为7.45分(总分12分),及时性评分均分为3.07分(总分5分)。不同地区、不同机构类型的医疗机构、不同床位数间医生信息公开的完整性、及时性、易获取性评分情况差异均不显著;公开完整性、公开及时性、公开易获得性评分在不同等级机构间都有显著差异(P<0.05),且三级医疗机构评分最高、一级医疗机构最低;两两比较发现,一二三级医疗机构在完整性、易获取性评分上都存在着显著差异;单独分析完整性指标中的医生资质,服务信息与诊疗结果三个维度的公开评分,发现机构等级、是否附属医院、机构床位数与医生资质信息公开相关,服务信息与地区分布、机构登记以及是否附属医院相关(P<0.05),而诊疗结果(患者满意度)的分布无论地区、等级、机构类型等都无统计学差异;在分析公开相关影响因素时发现,医疗机构等级是影响完整性、易获取性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且医院每上升一个等级,得出其可按条件检索(易获取性)的概率提高3.108倍,而是否附属医疗机构是影响公开及时性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医生质量信息公开系统中,各公开要素在一定的时空中,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关系总和就构成了医生质量信息公开的结构。美国医生质量信息公开系统的多元化、协同化的发展,医生比较网站的信息公开系统中,在医生质量信息公开环境支持下,公开的生产者、发布者、消费者与分解者之间存在着一个完整的公开链条,其公开的系统运行模式对我国有一定借鉴意义。我国医疗机构网站公开医生信息存在着一定的不完整、不及时和不易获取的现状;同时公开信息不规范,不统一;公开指标的评分在不同等级医疗机构间差异相对显著,因此公开亟待完善,可借鉴美国医生质量信息公开系统进行相关的公开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