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地域辽阔,碳酸盐岩分布广泛,出露地表的面积约有120x104K.m2,大部分区域地质构造复杂,气候条件适宜,岩溶十分发育。在对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的当代中国,岩溶问题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在对经济转型加快步伐的当代中国,岩溶探测精度的提高已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目前,对岩溶的探测主要是采用地震波法、高密度电阻率法、GPR(探地雷达)、TEM(瞬变电磁法)、CSAMT(可控源音频电磁法)、CT等方法。然而,岩溶属于隐蔽工程,探测起来特别困难和复杂。岩溶的探测存在两个复杂条件:(1)探测对象的复杂性,即地形条件复杂、边界条件复杂。岩溶多沿地质构造裂面发育,发育强度与水聚集、补给、循环、排泄条件相关,且不同岩性的岩层岩溶发育强度有明显差别。(2)探测工作条件的复杂性,尤其是城市中的探测环境。在各种地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中,如地铁轻轨、城市高层建筑、地下商业街、大型停车场等,就会无法避免的碰到岩溶问题。城市探测环境下场地狭小、地面障碍物多、大多为水泥面、城市路面上车辆往来,行人川流不息,这些活动产生的机械振动、噪声会产生强大的干扰。限于探测对象和探测工作条件的复杂性,使得复杂条件下的岩溶探测精度不高,很难满足生产需要。本文主要是针对复杂条件下的岩溶地区进行的高密度电法勘探,引入“K”剖面法对其资料进行处理,研究采用“K”剖面法处理高密度电法勘探资料时,对复杂条件下的岩溶探测效果。论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立题依据、岩溶探测技术的现状以及论文的研究技术路线;第二章是对复杂条件下的岩溶探测问题进行了概况;第三章则是对高密度电法勘探的原理进行了阐述;第四章为“K”剖面法的基本原理:第五章则是应用实例,研究“K”剖面法处理高密度电法勘探资料,对复杂条件下的岩溶探测效果;第六章为结论和建议,通过研究肯定了“K”剖面法对复杂条件下的高密度电法岩溶探测资料的处理效果:探测分辨率、勘探深度均有所提高,同时也指出了不足之处,并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