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钙调神经磷酸酶调节因子1(Regulator of calcineurin 1,RCAN1)是钙调神经磷酸酶(Calcineurin,CaN)的一种内源性调节因子。本研究旨在探究脊髓背角中的RCAN1在痛觉调控中发挥的可能作用。方法:通过小鼠足底皮下注射完全弗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的方法建立慢性炎性疼痛模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RCAN1在小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钙调神经磷酸酶调节因子1(Regulator of calcineurin 1,RCAN1)是钙调神经磷酸酶(Calcineurin,CaN)的一种内源性调节因子。本研究旨在探究脊髓背角中的RCAN1在痛觉调控中发挥的可能作用。方法:通过小鼠足底皮下注射完全弗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的方法建立慢性炎性疼痛模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RCAN1在小鼠脊髓背角中的分布;利用梯度离心分离亚细胞组分的方法检测全细胞和突触组分中RCAN1的含量;利用免疫印迹法检测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受体(α-amino-3-hydroxy-5-methyl-4-isoxazole-propionicacid receptor,AMPA受体)的表达以及GluA1亚基Ser845位点的磷酸化;利用免疫共沉淀法研究CaN与RCNA1.4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检测机械性缩足阈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s,PWTs)、动态评分、丙酮冷刺激反应和热缩足潜伏期(Paw Withdrawal Latencies,PWLs)评价小鼠脊髓背角过表达和敲低RCAN1.4对小鼠的痛阈的影响。结果:(1)RCAN1与脊髓背角中神经元的标记物NeuN共标记,与小胶质细胞标记物OX42和星型胶质细胞标记物GFAP没有共标记;且大部分RCAN1阳性细胞表达于CGRP阳性(CGRP+)纤维所标记的Ⅱ板层背侧。(2)脊髓背角主要表达RCNA1.1和RCNA 1.4两种亚型。CFA诱导的外周炎症可显著增加RCAN1.4的总蛋白和突触表达水平,而不影响RCAN1.1蛋白的表达。(3)CFA诱导的外周炎症可提高脊髓背角神经元中RCAN1.4与CaN的相互作用。(4)正常小鼠脊髓背角过表达RCAN1.4可以诱发机械性痛觉超敏(mechanical allodynia)、冷痛觉超敏(cold allodynia)以及热痛觉过敏(thermal hyperalgesia)反应。(5)敲低脊髓背角RCAN1.4的表达,可有效缓解炎症小鼠的机械性痛觉超敏、冷痛觉超敏以及热痛觉过敏反应。(6)在正常小鼠脊髓背角中过表达RCAN1.4增加AMPA受体GluA1亚基的突触含量和Ser845位的磷酸化。(7)敲低脊髓背角RCAN1.4,可显著降低炎症小鼠脊髓背角AMPA受体GluA1亚基的突触含量和GluA1亚基Ser845位的磷酸化。结论:RCAN1主要分布在脊髓背角浅层神经元中;外周炎症诱导的RCAN-1.4表达的上调能够增加AMPA受体GluA1亚基的磷酸化和突触含量,参与痛觉敏感化的形成;干预RCAN1.4的表达能有效抑制慢性疼痛症状。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集中供热系统供热区域不断扩大,一些供热主干管道长度已经超过20km,加之我国冬季供暖对管网供热性能和供暖室内环境舒适度的要求不断提升,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供热系统控制方法的研究难度。由于实际测试成本颇高,控制方法的研究往往依托于计算机仿真模拟进行。快速且准确地建立供热管网的拓扑结构及系统设备模型,且模型满足分析供热管网动态平衡过程的要求,对供热系统的合理化控制研究意义重大。目前我国使用的大
坡面薄层流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尤其降雨径流形成的坡面流、路面径流水力特性研究,是坡面、路面水力侵蚀和污染物移输特性研究的基础。目前对于坡面薄层流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由于高精度测量手段试验数据较少,理论上与传统明渠流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坡面薄层流水力特性相关研究结论并不统一。本文基于定床有机玻璃水槽,利用高精度粒子图像测速仪(PIV)进行坡面薄层流流场特征值量测分析,考虑三种坡度(5°、10°、1
通过对网格絮凝池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不同网孔形状(正方形、三角形)以及不同网格板尺寸对流场的影响。三角形是在网格板开孔率不变的前提下,由正方形演变而来。首先是通过对正方形网孔与三角形网孔流场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网孔形状对网格絮凝池流场的影响;然后改变三角形网孔网格板的网孔尺寸、格挡尺寸,研究网格板几何尺寸变化对流场的影响。且在前期的模拟研究中,通过数值模拟流场与PIV测量流场的对比验证,得到R
目的:胃癌(Gastric Carcinoma,GC)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在我国部分区域和人群中发病率和死亡率长期处于较高水平。本研究通过分析胃癌高发地区人群胃癌发病高危因素、收集胃癌患者组织标本进行检测、构建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N-methyl-N′-nitro-N-nitrosoguanidine,MNNG)亚慢性暴露大鼠模型、MNNG染毒人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
随着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使得重金属废水的排放日益增多,我国作为镉(Cd)资源大国,Cd污染问题不容忽视。Cd作为一种毒性高、隐蔽性强的重金属,在人体中累积会对肾脏、肝脏和免疫系统等器官组织带来不可逆的伤害。污泥生物炭(SBC)是市政污泥经限氧高温热解后的主要产物,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官能团,对水中Cd2+的去除具有一定潜力,但SBC存在孔隙结构阻塞、表面官能团有限等问题,限制了SBC的实际应用
目的:建立纳米氧化镍(Nickel oxide nano particles,NiONPs)致肺纤维化大鼠模型和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uman fetal lung fibroblast 1,HFL1)胶原沉积模型,探讨NiONPs致大鼠肺纤维化过程中差异表达的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 RNA),以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NiONPs致肺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评估在黑色素瘤中抑制泛素特异性肽酶14(USP14)逆转维罗非尼耐药的机制,并研究USP14抑制剂b-AP15抗肿瘤的机制;体内实验探讨b-AP15与维罗非尼联用对裸鼠异种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1.通过体外实验评估b-AP15对耐药黑色素瘤的抗肿瘤作用并研究抗肿瘤机制:(1)USP14/UCHL5和Skp2在黑色素瘤中的表达:Ⅰ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检测USP14/U
近年来,黄河水源净水厂排泥水的直接排放,不但加重了水环境污染,还浪费了大量水资源。目前,我国正在重点整治黄河流域生态问题,而最直接的治理途径就是通过实现净水厂排泥水的“零排放”和资源化利用。因此,本研究针对黄河水源净水厂排泥水的水质特性,采用强化混凝技术处理排泥水,通过优化混凝、回用及脱水试验参数从而高效低成本地处理排泥水,对排泥水强化混凝和回用增强混凝效果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排泥水资源
一方面,北方冬季供暖能耗占据相当比例,其如农宅等孤立建筑的清洁供暖亟需因地制宜、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电力峰谷供需矛盾的日益加剧,使“停机”、“弃风”、“弃光”等现象频现,严重影响了电力事业的健康发展。空气源热泵低温条件下的不经济,低温地板辐射电采暖的舒适、蓄热、可控、方便等特点,以及峰谷电价政策和相对成熟的太阳能光电、风电等技术,使蓄热电地暖技术有望成为孤立建筑清洁供暖、电力移峰填谷最有
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极为匮乏,受限于地区经济水平欠发达、供水条件薄弱等因素,集雨窖水在部分缺水村镇地区多为不可替代的唯一饮用水水源。雨水在汇集和储存过程中常受到外界环境污染,致使水质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威胁着当地居民的用水安全。为改善西北地区微污染窖水用水水质,本文提出了微电絮凝生物过滤组合工艺,利用自制旋转阳极电絮凝装置对窖水进行预处理,目的是去除窖水中部分悬浮物、部分有机污染物以及总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