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国都日益重视自己的民族民间文化。民间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情感的载体,是民族凝聚力与亲和力之所在,是民族特征与个性最鲜明的表现,是民族文化的根基与源头[1]。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的贺辞中指出:“加强世界遗产保护已成为国际社会刻不容缓的任务。[2]”社会的发展及变迁,“伴随经济发展而来的民族文化的变异,并不仅仅是文化形式的花样翻新”更是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受地域性的局限,我国许多处在偏远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到了灭绝的边缘。如不及时加以整理、保护,随着时间推移,老艺人的离去,这些珍贵的人类遗产将彻底失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梁平年画较之同期入选的同类年画,其风格、人物造型、制作工艺可谓独树一帜,然而前期研究成果对于梁平木版年画的研究保护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本文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梁平年画为研究对象。通过多次的田野调查,首次对梁平木版年画的制作工艺及传承现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从美术学的角度对梁平木版年画工艺以及艺术特色进行分析比较,刷新了相关数据,并结合民俗学分析梁平木版年画现有保护与传承方式,探讨梁平木版年画专题数据库建设的现实意义及紧迫性。本文第一部分论述以梁平木版年画保护的研究背景、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第二部分以美术学为基础对梁平木版年画工艺进行调查,根据调查材料进行工艺系统整理与特色分析,比较梁平木版年画与其他门类年画工艺的区别。根据笔者四次深入梁平地区进行的工艺及传承现状调查,材料,进行工艺流程及特色的系统整理,为后文写作提供材料支持。第三部分以梁平木版年画传承现状调查为基础,运用民俗学相关知识,对梁平木版年画的保护现状与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的传承方式进行比较分析,根据对现有保护方式的分析,结合专题数据库的优势,构建梁平木版年画专题数据库。面对传统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的淡化,梁平木版年画也与诸多传统工艺一样陷入困境。结合梁平木版年画发展现状进行及时有效的保护,为梁平木版年画发展提供新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