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small bowel obstruction.EPISBO)是一种发生于腹部手术后早期,以机械性、动力性共存为特征的肠梗阻,是腹部术后常见并发症。EPISBO不仅会使肠道蠕动减慢,还会影响肠道血供,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腹腔内感染、肠道缺血坏死等,影响患者预后,甚至对患者生命产生威胁。由于EPISBO患者存在严重的肠道粘连和炎症,手术暴露非常困难,且盲目手术易造成肠管损伤、出血甚至肠瘘,因此其处理主要以非手术治疗为主,但单纯西医保守治疗康复周期长、并发症发生率高、患者经济及心理负担大。因此,寻找更有效的疗法至关重要。中医药在EPISBO的治疗上发挥了极大的优势,中药灌肠在肠梗阻的治疗中应用广泛,疗效满意。中医学中并无EPISBO的记载,但根据其“痛、吐、胀、闭”的主要症状,可近似归纳为“关格”、“腹痛”、“肠结”、“积聚”、“反胃”的范畴,多为手术创伤,损伤肠腑,影响脾胃而发病,患者一则术后气血两虚,气血调和失于畅达,经脉塞闭,气机阻滞,阴血失于濡养,阳气无力推动,大肠传导失司,导致腑气不通、肠道壅塞,不通则痛;二则气虚久则血虚,脾肾不足,化源乏力,肠腑失于温煦濡养,不荣则痛。小承气汤是《伤寒论》中经典方剂,可轻下热结、消痞除满,治疗EPISBO的“不通则痛”,黄芪建中汤是《金匮要略》中经典方剂,可温中补气,和里缓急,治疗EPISBO的“不荣则痛”,且有研究表明补气健脾、调节脾胃气机升降的中药如:白术、黄芪、枳壳等治疗EPISBO可达到促进肠动力恢复的作用。因此本研究以通腑健脾法谴方用药,探讨其灌肠治疗EPISBO的有效性及其恢复胃肠动力的机制,为其在中医临床治疗EPISBO的应用方面提供理论依据。目的观察通腑健脾汤对EPISBO Wistar大鼠小肠动力及ICC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麻醉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保留灌肠组(中药组)和肥皂水保留灌肠组(肥皂水组),每组9只。正常组常规饲养,麻醉组仅麻醉处理,假手术组仅开关腹,模型组、中药组、肥皂水组造模。造模各组中,中药组用中药灌肠一周,肥皂水组肥用皂水灌肠一周,模型组不干预。干预结束后,观察大鼠一般情况,观察肉眼及镜下观察大鼠小肠的形态学特征,HE染色观察小肠组织变化,检测血清干细胞因子(SCF)、二氧化胺酶(DAO)、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肽(VIP)、D-乳酸(D-LA)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c-ki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造模后一般情况观察:模型组大鼠毛色暗淡,毛发易脱,腹围明显增大,与整体形态不成正比,进食量明显减少,大便质干,排便减少,甚至基本无大便,体重增长缓慢,尿液色黄。2.肉眼下大鼠小肠的形态学特征:正常组、麻醉组、假手术组大鼠肠管形态正常,血供充分;模型组、中药组、肥皂水组大鼠出现肠管粘连、充血水肿、肠管瘪陷等,但中药组大鼠表现都较造模组及肥皂水组减轻。3.小肠粘连Nair分级:正常组、麻醉组、假手术组均未发现粘连,模型组、中药组、肥皂水组均有不同程度的粘连。与模型组、肥皂水组比较,中药组小肠粘连发生率及粘连严重级别显著降低(P<0.05)。4.镜下观察大鼠小肠组织病理切片:正常组、麻醉组和假手术组小肠黏膜结构正常,无明显变化;模型组小肠组织上皮层被破坏,上皮细胞间质水肿、界限不清、肿胀、坏死、脱落,黏膜层中大量炎细胞浸润;中药组、肥皂水组小肠组织损伤减轻,上皮层破坏得到修复,充血、水肿、渗出减轻,黏膜层炎细胞浸润减少,但中药组减轻程度明显。5.小肠黏膜损伤评分:正常组、麻醉组、假手术组评分均为0分,模型组、中药组、肥皂水组小肠黏膜损伤评分明显升高,与模型组、肥皂水组比较,中药组小肠黏膜损伤评分有所下降(P<0.05)。6.各组间血清学指标变化:正常组、麻醉组、假手术组之间各血清含量无明显差别(P>0.05);模型组、肥皂水组大鼠VIP、DAO、D-L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MTL、SCF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VIP、DAO、D-LA水平降低,MTL、SCF 升高(P<0.05)。7.各组间小肠组织蛋白表达情况变化:正常组、麻醉组、假手术组之间c-kit蛋白表达情况无明显差别(P>0.05),模型组、肥皂水c-kit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c-kit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1.通腑健脾汤可以改善EPISBO大鼠的进食、排尿、排便状态,改其善精神状态,对EPISBO大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2.通腑健脾汤治疗EPISBO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恢复小肠动力、维持ICC结构、修复肠黏膜损伤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