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很大程度上是以消耗大量资源要素为主的粗放型经济增长。面对国际经济格局深刻调整、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新形势,如何转变这种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智能化、集约化的发展,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高技术产业对助推经济结构调整、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提质增效和积聚新动能的作用日益凸显。而相关研究表明,打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比一味地追加投资能更有效地激励高技术产业的创新绩效,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已经成为提高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战略选择。因此,探究创新环境与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关系、及其影响的路径,对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产业提质增效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首先对相关的理论和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和梳理,从传导机制、动力机制和保障机制三种作用方式对创新环境影响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并基于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的国家创新体系的分析框架,对本文创新环境的因素构成进行界定,分析了创新环境及其五个方面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影响渠道和影响效应,并提出相对应的研究假设。其次,通过详实的统计数据资料,对我国的高技术产业发展历程和趋势特征等发展状况进行了介绍与分析,着重对我国创新环境的五个方面,从全国层面和区域层面,进行了宏观考察和局部对比,通过对现状分析发现,我国的高技术产业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也存在一些抑制其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和创新环境的改善,都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但是,东、中、西部的地区差距越来越大,部分地区的情况不仅没有得到改善,甚至还出现了恶化趋势,呈现出明显的“马太效应”。最后,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广义的Cobb—Douglas生产函数出发,构建了本文创新环境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影响程度和影响路径的实证模型,选取中国2003‐2014年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从全国层面和区域层面,考察了创新环境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路径,对理论部分所提出的经验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首先,创新环境对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具体表现为创新环境指数每提高1%,高技术产业的创新绩效将增长0.417%。无论从我国总体,还是东、中、西部地区来看,创新环境对高技术产业的创新绩效均存在显著的正向效应,并且实证结果表明,地区的创新环境越好,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程度越强。高技术产业的要素投入总弹性小于1,这说明高技术产业目前在全国层面呈现出规模报酬递减的特征,佐证了要素驱动的产业发展方式难以为继的研究背景。而且创新环境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程度比R&D经费投入的影响程度更大,验证了塑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比一味地追加投资更能有效地促进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理论。其次,创新环境的五个方面对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从全国层面来看,基础设施、市场环境、人力资源和金融环境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均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弹性系数分别为0.227、0.339、0.193、0.220,说明市场环境对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最强,接下来依次是基础设施、金融环境、人力资源。只有创业水平的影响不显著,表明我国当前的创新、创业的氛围还不理想,处于较低水平,未能有效地促进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提高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最后,区域异质性导致了创新环境的五个方面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作用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创新环境的五个方面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均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而在中部地区,只有市场环境和人力资源促进了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提高;西部地区只有市场环境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而且中、西部地区的金融环境、西部地区的创业水平还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存在抑制效应。总而言之,为了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加速高技术产业发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助推经济结构调整,需要积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建设的区域平衡性;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培育市场创新需求;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培育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创新资金支持方式,拓宽科技创新融资渠道;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良好创新创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