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新世纪以来,吉林省经济发展进入到一个崭新的时期。2006年吉林省60岁以上老人已达到280.2万,约占总人口的10.54%,其中农村老年人口有120.2万,比去年增长近20万人,出现了“未富先老”现象。然而受经济发展水平和二元社会结构的制约,目前吉林省养老保障制度改革主要集中在城镇的制度安排上,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尚未真正破题。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下,在传统保障功能日益弱化的背景下,吉林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障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农村养老保障的核心部分,理所当然成为问题的焦点。为此,本文以吉林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水平与经济发展之间的适应关系为切入点,从供给和需求角度对吉林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根据不同需求主体的需要并结合吉林省农村的实际情况,构建一个多层次、多渠道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以期达到解决广大农民养老问题的目的。本文结合自己的实际调研材料和学术界的研究成果,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吉林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进行系统研究:1、回顾了吉林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自建立以来的历史变迁过程,从中了解到吉林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改革中所取得的一些成绩和不足,并指出由于社会养老保险自身功能的优势和传统养老保障功能的弱化,所以走社会化养老的道路是一种必然趋势。2、对吉林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水平现状进行分析。依据人口结构理论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构建的社会养老保险水平测定模型,对吉林省当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水平进行测算,并分别进行城乡和省际间的比较,综合说明吉林省的养老保险水平低下;又通过对社会养老保险水平发展系数的测算,来分析当前的养老保险水平与经济发展之间的适应性关系,从而得出二者已经处于严重的不适应状态。3、对吉林省现行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进行系统分析。运用统计分析和案例结合的方法,从供给和需求角度出发,分别研究吉林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供给和需求现状,得出养老保险制度的供给严重不足,而在需求上由于受经济收入水平、农民负担、养老保险意识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不同需求主体对购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行为欲望也不高,但是通过调查得知他们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潜在需求很大。4、对国内外比较成功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其中国外包括:法国、新加坡和日本;国内包括:苏南和北京“大兴区”,通过对上述国家和地区养老保险模式的分析,从而得出对吉林省发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的启示。5、结合吉林省农村实际情况,以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各方面承受能力为依据,构建了一个分层次、多渠道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该模式在制度上,适应不同需求主体的不同养老需求;在缴费方式上,适应农村的经济水平;在账户设计上,建立起农民个人养老账户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