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古代佛教史上并不占重要地位的上海,到了近代逐渐成为全国佛教复兴的中心,其明显的标志就是:佛教文化事业迅速发展,为数众多的佛教文化机构以及大量的佛学书籍和刊物纷纷出现。在近代佛教史上,作为“都市中的佛教”之上海佛教,在弘法中的一大特点就是编辑、出版了大量的佛教期刊。本文所着力研究的《海潮音》月刊,就是太虚大师于1920年创办的一份综合性的佛教刊物,以“海潮音”来命名,标明了该刊物“发扬大乘佛法真义,应导现代人心正思”的宗旨。
上海佛学书局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一所专门编辑、刻印、流通佛学典籍的出版机构,于1929年创立。由于太虚大师的坚定毅力与敏锐眼光,加上其几位弟子的不懈努力,使得当时已经有着十年悠久历史的《海潮音》月刊,凭着1931-1933年与上海佛学书局的一段因缘,不至于走向被迫停刊的窘境,而且又第二次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通过研究,笔者指出:1931-1933年期间,由上海佛学书局发行的《海潮音》月刊,无论是从编辑体例、文章内容,还是从社会传布方面来看,都是超过20年代的。笔者通过将该阶段的《海潮音》月刊与同时期的其它数种佛教刊物及与整个三十年之其它时期的《海潮音》月刊作一比较,体现出由上海佛学书局发行之《海潮音》月刊“应时契理、弘法利生”的特点,及在佛教刊物出版史乃至中国近代佛教史上的重要地位。
作为20世纪上半叶佛教界自发组织的“中国佛教会”之会刊——《海潮音》月刊的重要性在于,它是一百年来中国佛教改革与佛学研究的一个见证。要了解中国佛教之百年发展史,就必须对其有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它在30年代刊登了大量有着重要参考价值的文章。限于笔者的学识与精力,仅仅将其中之一部分进行整理、归纳,以供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展开略作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