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伺时中国各地区之间还存在巨大的差距。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地区间协调发展已成为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在现代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是知识和技术的载体,是最有价值的资源。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起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同时,它也是造成地区经济增长差距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的中心论题是考察我国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差异趋向的影响。差异趋向是指各地区经济增长长期均衡状态的两极分化特征,形成经济增长和收入分布的双峰“俱乐部”趋同态势。围绕这个中心论题,本文主要探求西方经济学说中有关经济增长、人力资本的思想,分析人力资本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描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地区间经济增长的差异趋向,运用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人力资本与地区经济增长差异趋向的关系,研究对外开放、人力资本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动态关系,提出缩小地区差异、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助于增长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区域经济理论等主流经济学理论和现代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对人力资本与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关系进行研究。第一,本文综合运用增长差异的各种定量研究方法来详细刻画地区经济增长差异趋向。首先,采用不平等指标测算中国地区间的经济增长差异,发现中国地区间的经济增长差异呈现阶段性波动特征。其次,运用指数分解方法将30个省区人均GDP的总体差异进行分解,发现在全国的总体地区差异中,三大地区之间的差异的贡献是扩大的。最后,运用收入分布核密度估计方法进行分析,发现各地区间的经济增长出现双峰状“俱乐部”趋同。第二,为了探讨现象背后的原因,本文运用增长差异趋向模型对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进行了两组实证检验。首先,按照传统文献的做法,将人力资本等变量与经济增长率进行回归,发现东、中部地区内部各省之间存在明显的增长趋同,且趋同速度较快,西部地区内部各省经济增长的趋同速度则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省际人均GDP的增长出现了较为显著的“俱乐部”趋同。产生这一结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力资本水平的地区差异。其次,本文运用人力资本基尼系数测算我国各省份的人力资本分布结构,将这一指标与人力资本存量指标共同纳入计量方程进行回归。通过相关图发现,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有助于降低教育不平等程度。对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回归的结果则表明,人力资本分布结构与地区经济增长存在负相关,这一关系在内陆中西部地区尤为明显。由此可见,人力资本分布结构差异已成为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重要因素。第三,本文分别采用外商直接投资(FDI)和对外贸易作为对外开放的代理变量,从长期趋势的角度考察了对外开放、人力资本与我国技术水平提升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对外开放度与人力资本存量的提升显著促进了我国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时,人力资本存量的提升也有助于促进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第四,从区域经济理论的视角,阐述人力资本投资与区域协调发展之间的关系。对我国教育投资情况进行分析,并将其与其他国家进行了比较,指出了我国在教育投资及教育资源分配上存在的各种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最重要的政策建议是国家应更多地投资于人力资本。在制定缩小地区差距的政策时,政府应该以加强公共教育投资和人才流动机制建设为主要手段,进一步提高落后地区的人力资本水平,从而实现赶超发达地区的目标。地区发展差距是实现现代化的一大障碍,但是这种障碍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转化为今后发展的动力。欠发达地区在劳动力成本、自然资源等方面存在优势,如果能够进一步加大人力资本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它们就有可能成为下一轮经济高速增长的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