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中国人均GDP大约8000美元,成为中等偏上收入水平经济体。在此前后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及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使中国既有的以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为导向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难以为继,中国的经济增长率逐步下行。2014年,习近平首次提出“新常态”,意味着经济增长将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也就是经济减速。当前,不管是学术界还是实务界对于经济减速基本达成共识。但是,目前学术界甚至政府决策部门对本次经济减速的原因意见不一、莫衷一是。有的学者认为中国经济减速的原因是周期性的“需求不足”,也有的学者认为中国经济减速的原因是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下降。与此同时,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使我国社会各界普遍关注我国经济未来的增长走势。要实现中央提出的“十三五”规划发展目标和“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国经济需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保持较为稳定的中高速增长。然而,在当前我国经济持续走低的大背景下,经济学界对未来我国经济是否还能保持一个较高的增长速度存在争议。要想认清当前中国经济减速的本质,要想对上述关于我国未来经济增长走势的争议有一个合理的答案,我们都必须知道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到底有多大。本文尝试回答这一问题。已有的研究大多都是从单一的角度来研究中国的潜在经济增长率,且主要采用生产函数法从总供给的角度来展开研究。本文分别从总供给、总供给总需求均衡、一般均衡三个不同的视角细致深入研究中国的潜在经济增长率:第三章基于总供给的视角,构建了一个时变弹性的生产函数,将制度变革、结构调整、产能利用率等纳入经济增长的分析框架,测算中国的潜在增长率;第四章基于短期供需均衡的视角,首先采用“三角模型”构建状态空间模型,利用卡尔曼滤波算法测算出中国时变的自然失业率,然后利用奥肯定律测算出中国经济的潜在产出及潜在增长率;第五章基于一般均衡的视角,构建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测算中国的潜在增长率。然后对上述不同视角的测算研究结果进行总结;最后提出关于中国经济的政策建议。对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的三个不同视角的研究都显示,从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走低的主要原因是潜在增长率的下滑,并且,未来中国潜在增长率将会继续下降。因此,当前对于中国经济的宏观调控,要在考虑需求侧的同时,以供给侧的管理为主,着力于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潜在增长率,使中国经济形成一个L型的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