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利用劳动要素禀赋优势,以代工方式嵌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中,迅速建立起制造业产业集群,获得了巨大的分工收益。然而,在目前的国际分工格局中,我国制造业仍处于附加值较低的链节,我国是制造大国,但非制造强国,中国制造仍然是世界低端制造品的代名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提出制造业回归的背景之下,我国制造业必将再次受到冲击,因此,如何保持和提高我国在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和收益,对我国制造业的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将基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首先,结合文献述评,从分工程度和分工收益两个方面对我国制造业价值链分工地位进行度量。其中,分工程度的度量包括垂直专业化程度指数和Koopman的价值链参与度指数,分工收益的度量包括基于价值链贸易计量的国内附加值指数(DVA)、以及基于行业附加值计量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DVA),并利用我国2000~2014年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将我国与其他国家的价值链分工地位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我国虽然获得的分工收益较多,但分工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在高技术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方面。同时,我国的显性比较优势也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并且制造业的劳动密集型特征十分明显。其次,对制造业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因素进行理论与实证分析。影响因素包括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状况、制造业技术水平、制造业要素禀赋、制造业行业规模,并考虑价值链分工地位的锁定效应,在模型中添加滞后因素。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研发投入对价值链分工地位具有显著正影响,但短期内研发投入效果不显著;制造业要素禀赋对价值链分工的影响比较复杂,资本劳动比的增加对低技术制造业有抑制作用,但对高技术制造业有促进作用,原因在于不同行业可能有不同的最佳资本劳动比;制造业行业规模对制造业的价值链分工的影响也因行业而异,总体上,行业规模盲目扩大不利于我国全球价值链分工程度的深化,并减少价值链贸易的收益,但会有效促进高技术制造业的发展,有助于产业集聚和制造业未来的优化升级;而价值链分工的锁定效应对分工程度影响较小,但显著影响分工收益。最后,本文提出政策建议,认为提升我国制造业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关键在于:一方面,在国内,支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给予制造业技术研发支持,并引导国内外资本流向高技术制造业;另一方面,在国际上,争取我国制造业的话语权,推动更多的高技术制造业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