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a/K-Se电池的原位透射电镜研究

来源 :燕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114292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具有高能量密度的正极材料是当前电池研究的重点方向。硫基正极材料作为电池的电极因具有超高的理论能量密度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由于硫基材料作为电池的电极具有导电性差、循环过程中产生的多硫化物易溶解穿梭,并且作为电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产生体积膨胀等关键问题,导致硫电极比容量差、倍率性能低、循环寿命差,限制了其商业化应用。硒与硫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而且导电性更好,将其作为正极材料可以提供与硫电极相当的体积能量密度,这些优点吸引了研究者们的注意,但是硒基正极也面临着与硫基正极材料类似的问题,包括中间产物的穿梭效应及体积膨胀问题等。所以,了解硒基材料电化学反应失效机理是合理设计和构筑复合硒基电极材料,是实现其高能量密度的关键。本论文针对硒基材料作为电池正极存在的问题,通过使用环境球差原位透射电镜(TEM)进行实验,观察锂金属,钠金属和钾金属与合成的碳硒材料进行充放电时的电化学反应现象,揭示了硒基材料的储能机理,从而解释硒基材料与锂金属,钠金属和钾金属反应的电化学行为,为合理设计硒基材料提供理论依据。具体内容如下:(一)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的研究和开发是当前新能源领域研究的热点,因此构建Li-Se@CNT纳米电池,利用TEM原位观察Se@CNT纳米管在嵌入锂离子、脱出锂离子过程中的动力学反应以及形貌变化,使用选区电子衍射(SAED),电子能量损失谱(EELS)等技术,揭示了Li-Se电池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在样品嵌入锂离子过程中,原始样品纳米管膨胀,直径从296 nm变为355 nm,体积膨胀了43%。同时,锂离子会与硒反应,具有六方晶体结构的Se会转化成具有面心立方结构的Li2Se,该反应一步转化,并未在这固相反应中发现生成多锂化硒。对该纳米电池系统施加正压,使锂离子向负极(Li端移动),然而实验结果表明,锂离子并未从Li2Se中脱离出,这一结构不可逆现象是导致Li-Se电池库伦效率较低的原因。(二)因为钠元素的资源丰富,低制造成本,对环境无污染等优点,钠离子电池成为研究人员关注的重点。我们以钠金属作为负极,具有高容量的碳硒化合物Se@CNT为正极材料,氧化钠作为固态电解质,构建Na-Se@CNT纳米电池,通过使用TEM,原位研究电极材料Se@CNT的嵌入钠离子和脱出钠离子反应机理以及界面和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Se@CNT材料嵌入钠离子反应过程分为两步:Se+Na++e-→NaSe;NaSe+Na++e-→Na2Se;可以发现Se@CNT材料的钠化反应分为两步:开始,少量浓度的钠离子嵌入,与六方晶体结构的Se发生合金化反应生成具有六方晶体结构的NaSe,这一反应热力学上可行,反应快速并且伴随较小的体积膨胀。随后,高浓度的钠离子持续进入纳米管中,具有六方晶体结构的NaSe发生转化反应,形成面心立方晶体Na2Se,同时伴随这较大的体积膨胀。Se@CNT材料脱出钠离子反应过程为:4NaSe→2Na++Na2Se4+2e-;2Na2Se→2Na++2e-+Na2Se4;在正压下,钠离子从NaSe和Na2Se中脱离处,形成具有四方晶体结构的Na2Se4相。我们认为脱出钠离子过程的不完全反应,以及电极材料在循环过程中形成纳米晶粒是Na-Se电池性能衰减严重的原因之一。(三)介绍了通过使用TEM,构建K-Se@CNT纳米电池,原位video记录,观察检测Se@CNT在嵌入钾离子和脱出钾离子过程中的动力学反应以及形貌变化,使用SAED,EELS等技术,揭示了K-Se电池的电化学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嵌入钾离子过程可发现Se@CNT纳米管体积膨胀高达200%,这与钾离子半径较大有关。同时,钾离子和硒的合金化反应也是多步反应,会产生多硒化物。嵌入钾离子反应过程为5Se+2K++2e-→K2Se5;3K2Se5+4K++4e-→5K2Se3;尽管Se@CNT膨胀程度大,但其结构保持表面光滑,无缺陷,主要因为在钾硒化合物中,Se的多价态存在。对该纳米电池施加正压,钾离子向负极迁移,然而选区电子衍射图案表明,钾离子没有从K2Se5和K2Se3中脱离出,这是由于钾离子半径偏大,动力学反应迟缓的原因。
其他文献
PWM整流器因其能量双向传输、运行于单位功率因数、网侧电流正弦化等特点,在电力电子行业的应用愈加广泛。传统PWM电压型整流器因其直流侧需较大滤波电容,会导致成本增加、损耗增大、体积增大,且该类型整流器只能实现升压变换,而传统PWM电流型整流器只能实现降压变换,这两种整流器都不能应用在输出电压范围较宽的场合。因此,一种能够同时解决如上问题的拓扑会有更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中的三相电压型Cuk整流器,是在
从2021年7月1日开始,中国家用空调市场不再允许旧能效标识的产品售卖,进入以变频空调为单一机型的时代。与变频空调市场规模一同飞跃的,除了变频压缩机、变频控制器等零配件,电子膨胀阀的市场规模也迅速扩容。与此同时,多联机、热泵等商用需求快速增加,也推动电子膨胀阀行业发展势如破竹。
期刊
相位恢复指的是从已知的傅里叶变换或者其他线性变换的幅值信号中恢复原始信号的过程。相关算法已经成为许多现代计算成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无透镜成像和通过散射介质成像等。在实际应用中,用于相位恢复的测量数据极易受到噪声的干扰,这就导致了重建图像时容易受到不良的影响,因此研究具有鲁棒性的相位恢复算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主要围绕具有鲁棒性的相位恢复算法进行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该文在基于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飞速前进,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的同时,大气污染、水污染以及传统能源枯竭等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光伏发电系统、新能源汽车系统等清洁能源系统的探索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青睐。然而光伏发电容易受环境影响产生宽范围的输出电压进而影响直流母线电压;电动汽车蓄电池充电过程中同样存在宽范围的电压变化。基于宽范围电压变化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宽增益范围组合型DC-DC谐振变换器,以实现高效率、宽电压增益的
针对西北地区采用黄土为填料的高填方多级边坡缺少可靠度分析的现状,以某黄土高填方多级边坡为背景,在考虑黄土填料参数分布不确定性的前提下,建立不同坡率、不同平台宽度分析模型,并采用蒙特卡洛模拟方法对该边坡进行可靠度分析,得到高填方多级边坡的可靠度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坡率在1∶0.5~1∶1.0间、平台宽度在0.5~1.5 m间时,改变坡率大小与平台宽度会对高填方多级边坡的可靠度产生较大影响。研究成果可
随着化石能源的枯竭,通过电力电子变换器并网的光伏等分布式电源在电网中的渗透率不断提高,导致电网呈现出低惯量低阻尼特性,传统控制方法不足以支撑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虚拟同步发电机技术(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其通过模拟同步发电机的外特性,使分布式电源也能呈现出惯量和阻尼特性。传统VSG控制方法主要针对控制效果进行研究,忽略了直流侧分
期刊
各种规格的太阳能电池板是通过镀锡焊带将一定数量的单元电池片串焊而成的,太阳能电池硅片的轻薄化发展增加了电池片焊接的技术难度和产品成本。应用非接触感应钎焊技术不仅有效降低传统接触式焊接引起电池片隐裂风险,而且具有高效、节能等优点,是太阳能电池片焊装设备技术升级的优选方向。本文针对以太阳能电池片感应焊接应用为背景的高频逆变电源开展了研究与设计。为使逆变器输出额定功率需要进行阻抗匹配设计,针对串联谐振变
能源和环境问题是人类关心的热点问题,现今人类面临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改变能源结构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光伏发电随着科技提高和经济发展而慢慢崛起成如今普遍使用的有效发电方式。作为可再生能源和公共电网的关键枢纽,并网逆变器在实现高效电能转化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研究并网逆变器的高性能控制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针对三相电压型并网逆变器的常用的直接功率控制方式进行了研究,首先建立了并网逆
微电网孤岛运行的稳定性是发挥分布式发电优势的重要保障,为此本文先建立了微电网分层控制的架构,详细分析了每层控制的经典模型与其在微电网系统中发挥的作用。得出传统下垂控制的局限性,其产生的误差安排在二次控制中进行补偿。还针对电压控制和无功功率分配这两者之间存在的固有冲突进行了分析,避免了控制目的选择上的误区。当负载发生扰动变化时,如果VSG(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