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解决沿海城市地表水源短缺的有效方案,海水淡化水已经被世界很多国家和城市广泛使用。但是,由于淡化水具有碱度、硬度低及缓冲能力差等特点,在输送过程中会出现“红水”、“黄水”的现象,这严重影响了生产生活的用水安全,目前国内主要解决方案为将淡化水和地表水进行掺混后再输送。但由于掺混水的水质受季节影响水质波动性较大,水质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因此本研究首先对调值后掺混水的化学稳定性进行评价,然后通过加药调节的再矿化方法对淡化水进行硬度和碱度的调节,系统地研究不同水质条件下浊度变化和铁离子释放的情况。首先,用Ca(OH)2对掺混水的水质进行调节,可以增加pH值但对其他水质指标的影响不明显。在此基础上,研究地表水与淡化水在不同季节以不同比例进行掺混并调节pH值,以朗格利尔饱和指数(LSI)为标准来判断水质稳定性。通过以上的研究发现:相同掺混比例的掺混水在某些季节是稳定的,在某些季节则可能存在风险,因此单纯的掺混不是安全利用淡化水的可靠方案。其次,由于掺混供水方案的局限性,本文进一步采用加药再矿化的手段对淡化水安全输配进行研究。通过投加CaCl2改变淡化水的硬度,探究浊度和铁离子等水质指标随Ca2+浓度变化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Ca2+浓度大于28mg/L时,淡化水输配过程中除了pH值外,其余各水质指标均达标。再次,仅调节Ca2+浓度时,虽然浊度和铁离子等指标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但对pH值的控制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因此在调节Ca2+浓度的基础上,用NaHCO3调节淡化水的碱度,探究各水质指标的变化情况。研究发现当Ca2+浓度为30mg/L,碱度值为120mg/L时,浊度、铁离子和pH值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最后,根据不同实验条件下得到的数据,选定浊度作为水质控制指标,分析浊度与各水质指标的关系,建立经验统计模型,指导淡化水后处理工艺中的再矿化过程,为淡化水再矿化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得到的全回归和逐步回归模型的预测精度分别为89.86%和91.76%,能够满足对管网中水浊度的预测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