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连续铸造是现代钢铁生产的主要技术。连铸坯的质量直接影响最终钢产品的质量。连铸裂纹产生的原因与铸坯在高温下的力学行为及其变化规律有关。因此,研究铸坯的高温力学行为,对控制和提高铸坯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超高强度钢(UHSS)和微合金钢(Micro-alloyed Carbon Steel),采用Gleeble-1500D热/力模拟试验机进行了凝固法和加热法两种不同的加热历程的拉伸试验。获得了两钢种在高温固相区和固液两相区的特征温度、热塑性曲线及应力-应变曲线等高温力学性能参数,并分析了加热历程、应变速率、冷却速率等因素对高温力学性能的影响,最后在拉伸试验的基础上确立了两钢种在固相区和两相区的本构关系。实验测得了超高强度钢和微合金钢在不同冷却速率下的零强度温度(ZST)和零塑性温度(ZDT);冷却速率增大降低了ZDT,但对ZST几乎无影响。其中超高强度钢ZDT和ZST对应的固相分数分别为0.99和0.75,而微合金钢ZDT和ZST对应的固相分数分别为0.99和0.70。从测得热塑性曲线将温度分为三个区间,从高温到低温分别为熔点~1200℃左右,1200-900℃和900-750℃。其中,第一区间的塑性很低;第二区的塑性最好,断面收缩率几乎都在60%以上;而第三区间为低塑性区。实验结果表明,两钢种的抗拉强度都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和应变速率的降低而逐渐降低,当温度升高至两相区时,抗拉强度降低的幅度增大。两相区的抗拉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呈近似线性地减小。抗拉强度亦随着变形速率的增大而增大,且两相区内抗拉强度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呈线性升高。加热法的抗拉强度大于凝固法的实验值,其抗拉强度的差异是由不同的变形激活能所致。对于凝固法实验,拉伸强度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大而增大。根据拉伸试验测得的应力-应变关系,考虑应变速率、温度、应力、固相分数和变形激活能等参数,确立了超高强度钢和微合金钢在凝固法和加热法两种加热历程下固相区γ相和δ相的粘塑性本构方程。并使用多组元合金的固相分数计算模型,计算得出了固液两相区固相分数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最后结合得到的γ相和δ相的本构关系,确立了两钢种在固液两相区的本构关系,并计算得到了两相区临界应变和临界应力。计算得到的应力-应变曲线与实验测量值基本吻合,可以认为该本构模型对于高温下应力-应变行为的描述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