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工业理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断在可持续发展实践中得以发展,“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生态工业模式,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从生产到消费全过程的资源使用和废物排放,生态工业园区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 生态工业园是一种新兴的工业组织模式,是利用工业生态学及循环经济的理论和思想来规划和运行的工业园区。通过物质、能量和信息等的交换形成园区各成员相互受益的网络,从而形成一个相互依存、协调共生的工业生态系统,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资源和减少环境的负面影响,最终达到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发达国家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中国继第一代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代高新技术开发区之后,也正在积极的进行第三代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但是目前对于生态工业园的概念、相关理论和规划建设方法还都不完善,尤其是在园区的政策制订与绩效管理等方面还相当薄弱。 论文综述了生态工业园的基本概念与含义、理论依据与国内外实践,在深入辨析园区环境管理内涵与目标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了基于综合指标法的生态工业园绩效管理评价模型:即包含生态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支撑、循环经济特征和生态管理建设四个不同领域的指标体系,以及数据标准化、指标筛选和权重赋值的方法。应用以上评价模型,对滨江区生态工业园为实例研究表明:园区的绩效管理水平近年来处于持续稳定的增长中,说明滨江区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性在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充实和增强,且驱动力主要来源于生态经济发展指数和驯化经济特征指数这两项指标的快速发展;但是生态环境支撑指数徘徊不前,下一阶段仍须加大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加大工业、农业面源和生活污染源的综合治理力度,同时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综合素质。 针对滨江区生态工业园的自身特征和发展目标,论文提出了园区绩效管理的新模式,即从政策制度建设和管理制度建设两方面不断完善园区政策与法规建设;从园区层面、企业层面和产品层面三个不同的层次逐级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从构建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和建立环境信息公告系统两个方面不断完善园区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为生态工业园区的科学管理提供方法学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