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岗岩残积土大范围发育于福建沿海区域。由于花岗岩残积土工程地质特性的特殊性以及区域性较强的特点,使得对其物理力学特征研究不够深入,从而导致花岗岩残积土地区岩土工程问题频发。论文以福州某边坡取得的花岗岩砾质黏性土为研究对象,通过物质成分分析及压缩性试验、湿陷性试验、崩解性试验、应力路径三轴试验等室内试验,研究了花岗岩残积土的工程地质特性,并就其本质原因进行探讨。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研究成果如下:(1)花岗岩残积土的物质成分分析。研究表明:花岗岩残积土的黏土矿物成分以高岭石和伊利石为主,缺少蒙脱石,其发育过程经历了明显的富铝化和盐淋失过程。花岗岩残积土可溶盐和有机质含量较少,阳离子交换量较小,比表面积较小。同时,花岗岩残积土拥有大量的微孔隙和小孔隙,表明团粒体内颗粒排列比较紧密,胶结较强。(2)开展结构性对花岗岩残积土压缩性和湿陷性影响的研究。研究表明:花岗岩残积土属于中压缩性土体,湿陷性不明显。原状样相比于重塑样其压缩系数较小,但随着荷载增加,两者的压缩特性趋于一致。干湿循环作用对花岗岩残积土的结构有较大影响,使得其更易发生压缩变形,循环次数越多,影响就越明显。但由于湿陷系数量值过小,重塑和干湿循环变化对其影响不明显。(3)pH值和浸泡时间对花岗岩残积土崩解特性影响。研究发现:pH值相同条件下,花岗岩残积土的崩解量随浸泡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浸泡时间越长,增加量越大。在浸泡时间一定时,花岗岩残积土的崩解量随着pH值的减小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酸性越强增加量越大。(4)花岗岩残积土应力路径三轴试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花岗岩残积土增p和等p三轴试验的应力应变曲线均为应变硬化型,而减p三轴试验应力应变曲线为应变软化型,破坏形态均为鼓状破坏。除等p应力路径下的结构性表现不明显之外,花岗岩残积土原状样相比重塑样均表现出较强的结构性。等p和减p三轴试验与增p三轴试验强度指标相比:原状样黏聚力c’有一定幅度降低,而内摩擦角φ’则有一定幅度增加,其中等p三轴试验下指标变化更加明显,而重塑样相应的抗剪强度指标则表现为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减p相对于增p的指标变化幅度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