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湘方言是汉语十大方言之一,对湘方言音韵进行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本文在搜集整理大量的湘方言历史文献、比排现代湘方言读音语料的基础上,利用文献考证法和历史比较法对湘方言音韵特征进行研究;同时,从音韵学角度对语音发展变化过程中的一些规律和特点进行普通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探讨。 全文可分为五大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主要讨论湘方言的现状,湘方言的历史,湘方言音韵研究的概况,及本课题研究意义,同时还介绍了论文的语料来源,研究方法等问题。 第二部分,论文第一、二章,考察湘方言的声母特征及其演变。第一章“湘方言中古知、章、庄组声母的读音及演变”,梳理了中古舌齿音在现代湘方言的读音类型,分析了不同读音类型之间的联系,和演变的机制。第二章“湘方言中古全浊声母的读音及演变”,把全浊声母在现代湘方言的读音分为十种类型,结合横的地域分布和纵的历史演变,研究中古全浊声母在湘方言的清化方式。 第三部分,论文的第三章,考察湘方言四呼的音节类型、分布特征,及其特殊来源。重点分析了二等[-r-]介音在湘方言的上古来源、中古演变和现代表现。 第四部分,论文的第四至第十一章,考察湘方言的韵母特征及其演变。主要的语音演变有:二等[-r-]介音消失导致部分方言点咸山摄、蟹摄、果摄一等韵主元音舌位升高;蟹摄脱落韵尾、咸山摄脱落韵尾引起假摄主元音舌位后退,果摄主元音舌位高化,遇摄复元音化;流摄或与效摄合并,或与蟹摄合并;梗摄白读与宕摄、咸山摄合并,梗摄文读与臻深摄合并。论文结合历史文献,确定演变发生的大致时间;利用语言学理论,分析演变发生的语音机制;并以辰溪话70年来的语音演变为个案,分析咸、山、蟹、假、果、遇摄的互动演变。 第五部分,论文第十二章,是论文的结论部分。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选择了12条音韵特征进行比较,对湘方言分片作了尝试性的探讨,把传统娄邵片分为娄双和邵祁两片,衡阳从长益片中划出,归属邵祁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