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辽宁作为东北地区的重要省份,经过多年的发展,反贫困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已经没有国家级扶贫重点工作县了,但是全省的农村贫困问题也不容小觑。按照辽宁省统计局,2010年底人均纯收入低于2200元的标准计算,辽宁省农村依然存在128万的贫困人口。若按最新的3200元的贫困标准来执行,辽宁省将产生314万贫困人口,而这部分贫困人口大部分存在于15个省级贫困县。因此关注农村贫困问题,研究农村贫困问题意义重大,不仅有利于促进全省各地区人民共同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丰硕成果,而且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社会的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坐落于辽宁省东部山区,长期受地域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商品意识淡薄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县域经济基础薄弱,1987年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亚贫县。1994年按照国家“四进七出”的标准,桓仁满族自治县被核定列入《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重点扶持的贫困县。近几年来,通过国家和上级政府的扶持以及县政府的努力,桓仁县的贫困状况得到极大改善,但贫困问题仍然不容忽视。目前,桓仁全县共有35个贫困村,这35个贫困农村大多是离县城较远的山区,且山高坡陡,耕地面积少,水土流失严重,交通不便,村民思想封闭。是辽宁省15个贫困县中少有的民族区域自治县,而且是典型的山区贫困县。本文旨在通过对桓仁县贫困现状的介绍,归纳总结出其贫困产生的根源,并对其反贫困工作的现状予以阐述,总结出其反贫困工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到对反贫困工作影响最大的因素,并结合国内外反贫困措施,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的具体政策建议。本文除绪论外,共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相关概念界定及基础理论。本章节着重对研究中需要使用的贫困、贫困线及贫困标准、反贫困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同时对生存公平理论、贫困恶性循环理论、增长极理论等相关基础理论进行论述。第二章:桓仁满族自治县反贫困现状与问题分析。重点介绍桓仁满族自治县贫困现状、特点,分析其贫困产生的根源,并针对反贫困工作现状提出了其存在的问题。第三章:桓仁满族自治县反贫困的制约因素分析。阐述并分析反贫困的制约因素,并且建立制约因素的指标体系,对经济制约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模型。第四章:国内外反贫困经验与启示。通过介绍以美国、英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以印度、巴西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及我国四川和山东省的反贫困具体措施,从中总结值得桓仁县乃至整个辽宁省借鉴的反贫困经验。第五章:结论和建议。根据第三章的测算,得出财政投入对减缓贫困具有最显著的作用。对桓仁县反贫困工作做出具体的政策建议,提出发展区域经济提高帮扶水平、拓展反贫困资金筹集渠道、加强扶贫资金管理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