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与机制——从设计操作角度出发的建筑空间及教学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nine_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从空间问题在建筑学中的显现和发展开始,结合对空间概念的多种诠释,阐明了空间研究所具有的双重属性及其与建筑学的基本关系。在当前多元化空间研究的背景下,确立了一种致力于回归建筑学本体的研究方向和角度,以建筑空间设计及其教学操作为研究对象和目标。 论文第一部分首先讨论了有关空间设计的若干模式。这一讨论以西方建筑空间设计的传统为主线,由学院派与新古典主义开始,提出了一种从体量出发的空间设计模式。随后,从现代主义的发展中,分别提出以柯布西耶的“多米诺结构”和范·杜斯堡的“空间构成”为代表的两种新的空间设计模式,发展或打破了传统的体量式设计方法。最后,在上述两种现代主义空间设计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以“九宫格”为代表的空间设计方法,它一方面综合了现代主义空间设计“结构-空间”的双重基础,另一方面建立了一种以空间形式为核心的设计及教学模式。这些基本的空间设计模式及其发展,形成了当前建筑空间设计与教学研究的基础。 接下来,论文对空间设计进行分析,从设计操作的角度,在“要素”和“机制”两个方面展开——前者(要素)可视为空间设计操作的基本对象或材料;后者(机制)则反映空间设计操作的诸多线索或因素的影响。以此解释不同的空间设计模式,并反映不同的空间概念。在研究中,借助于一种基本的双重性空间关系:针对设计要素的分析,提出“形体-构件”与“结构-系统”两类要素,与“分立”与“连续”两类基本空间关系相应:针对设计机制的分析,提出“强-弱”与“紧-松”两对机制,分别体现出“规定性-灵活性”与“单一性-多重性”这两对空间性质。 最后,在前述空间设计的模式以及关于设计要素和机制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建筑空间设计的教学实践。以笔者参加的东南大学建筑系二年级设计课程为例,选取了“单一形体与空间”、“单元空间组织”及“综合空间”三个以空间为主线的教学题目,从相关原理和先例、课题设置(往往暗含了设计要素和机制的考虑)、设计操作的过程和方法、以及教学案例(学生作业)等几个方面对有关空间设计教学进行具体阐述。
其他文献
本文以城市更新实践中常遇的,具有一定历史遗存与人文资源,又尚未达到历史街区保护标准的旧城历史风貌区规划案例为基础,结合史料查询与现场踏勘,对全球化语境下旧城历史风貌区空
随着当代艺术的发展,建筑与艺术的互动激发了越来越多的优秀建筑作品,建筑师由对审美的关注转而更加关注观念的培养。迪勒与斯科菲迪奥拥有建筑师与艺术家的双重身份,他们打破了
湿地公园在保持生物多样性、减弱气候变化、蓄洪排洪、净化水质、延续地域文化、提供游憩空间、进行科学研究、开展文化教育活动等多方面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湿地公园的
江汉区收藏的关于老汉口文化的展品不断增加,急需新建艺术博物馆来接纳它们并展示老汉口文化。汉口水塔在1909年建成,对汉口意义重大、设计经典,再加上位于中山大道佳丽广场对面
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顺应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需要,城市居住社区的管理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政府的行政管理转变为由专业化的物业管理公司管理,同时,这一变化会对居住社区的设计
目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的城市城镇(包括一些有着悠久历史传统和积淀的城镇)普遍进行着规模空前的建设活动,城市的面貌日新月异。但与此同时,由于文化相对主义、多元化,利益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作为一个全球消费大国,理所当然成为国际瞩目的竞争舞台,商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强劲势头迅速发展,此时出现了一种新的商业空间形态--
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在建国初期,政府制定了工业化发展道路。各类生产要素向城市积聚,城市快速发展,二元城乡结构造成城乡差异日益拉大。为此,党中央制定相关政策,大力扶持乡镇的建
文化建筑综合体是一种近些年来涌现出的一种建筑类型,不同文化功能的多重组合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产生共生效应并提高场馆的利用率。多馆的优化组合是文化建筑综合体设计的关键,如
中国古建筑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而照明作为展示古建筑夜间形象和艺术风采的重要媒介,变得日趋重要。因此,如何在尊重和保护古建筑的基础上发掘和展示出古建筑的夜景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