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EEG(Electroencephalography)是通过医学扫描仪器将人体脑部自身产生的微弱生物电放大记录而得到的曲线图。它是由人脑皮层神经元放电产生的电位组成,具有非侵入、无损伤、高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EEG(Electroencephalography)是通过医学扫描仪器将人体脑部自身产生的微弱生物电放大记录而得到的曲线图。它是由人脑皮层神经元放电产生的电位组成,具有非侵入、无损伤、高时间分辨率、直接反映大脑电活动的特点。基于脑电(EEG)的脑-计算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是在人脑和计算机之间建立不依赖于常规大脑信息输出通路(外周神经和肌肉组织)的全新对外信息交流和控制技术。通过脑-计算机接口技术,人就可以不需要语言或动作,而直接通过脑的思维活动来表达想法或控制外部设备。这不仅可以有效增强身体严重残疾的患者与外界交流或控制外部环境的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还能为正常人提供很多高效的人机接口和交互模式。本文首先在介绍脑-计算机接口技术的背景研究和现有的比较领先的脑-计算机接口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所研发设计的脑-计算机接口框架,然后实现了一套具有高准确率、低延迟、实时分析能力、功能完整、能针对受试者的差异进行针对性训练,具有很强的在线适应能力,并能进行实时远程机械车控制的脑-计算机交互平台。研发的脑-计算机交互平台主要基于用户运动想象的EEG模式的分析与控制分类,最后在机器学习训练的基础上进行在线的远程机械车控制。系统由脑信号采集、信号预处理、特征提取、模式分类、受试者应用程序和远程控制系统、可视化程序等模块构成。一套结合了独立分量分析和时间滤波器的预处理过程被用来去除伪迹和噪声降低。该脑-计算机交互平台中,实现了多种特征提取方法,包括小波分析和时频谱分解、共同空间模式特征提取和公共判别张量分解,形成的特征向量被支持向量机用于训练和分类。为验证所研发的脑机交互系统的有效性,几位受试者参与了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在线实验。再经过论文中所介绍的受试者交互训练和在线模拟训练后,系统会迭代的计算一个基于交叉验证的最优化模型。在线实验中受试者利用训练好的模型,进行在线的脑波模式识别和分类,并利用分类结果和相关控制策略算法行程连续控制命令来控制一辆通过蓝牙通讯的远程机械车沿着一条指定路线行进和转向,设置在远程系统中的无线摄像机会将实时环境影像和声音发回,形成受试者反馈。在最后的在线实验结果分析中,实验结果表明离线实验的分类准确率高达99%,在线控制的准确率也达到95%。
其他文献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计算机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许多传统的安全技术面对高速网络时无法快速的检测出入侵攻击,不能识别新型的攻击
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核心技术之一是用户建模技术,用户模型(又称用户描述文件)主要描述用户的特征以及用户之间的关系,在个性化服务系统中能否建立一个高质量的用户模型直接关系
由于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数据爆炸式增长,形成了人类史上前所未有的海量文本信息。面对海量的文本信息,倒排索引作为一种有效的全文索引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帮助人们查找所需
随着计算机视觉,图像学等技术的不段发展与进步,通过扫描设备可以方便的取得模型的散乱点云数据,在曲面逆向重建的过程中,可能由于模型自身的不完整或物体遮挡等因素,难免会
生产调度是制造系统的基础,有效的调度方法和优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是实现先进制造和提高生产效益的基础和关键。车间调度是一类典型的生产调度,从数学规划的角度看,车间调度可以表达为:在等式或不等式约束下,优化目标函数。几十年来,车间调度问题的研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然而研究的重点大多集中在单资源车间调度问题,即只考虑机器设备的车间调度问题而忽略了具有操作能力工人的限制。现实生产中为了完成一个工作,往往机器
现今的网管测试管理多数是人工管理,导致测试人员不能及时、充分地交流信息,难以掌握项目进度,测试流程不统一、不规范,资料、数据等不易共享,维护测试文档、统计测试结果、
基于属性的公钥密码体制由基于身份的公钥密码体制发展而来。在基于属性的公钥密码体制中,实体的身份被视为一系列属性的集合。相较于基于身份的公钥密码体制和传统的基于证书
数字城市概念的提出源自于1998年美国副总统戈尔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发表的题为“数字地球:二十一世纪认识地球的方式”的讲演,其核心思想就是利用信息技术尽可能处理地
面对复杂多变的网络化世界,尤其是“互联网+”概念的提出,更是把互联网融入了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得市场环境呈动态化发展。面对交流层次的不断增加,市场环境纷繁复杂,不可预测,企业的生产经营不再处于单一化、简单化的状态,企业驻留的环境越发复杂,处于动态变革的市场环境中,从而所面临的竞争压力也一日千里。企业如何在动态竞争中独善其身,取得竞争优势是每个企业最关注的核心问题,因此,企业必须从自身出发,结
功耗问题已日渐成为当前处理器设计领域所面临的严峻挑战。随着处理器芯片上功耗密度的增加,其芯片运行温度也将随之上升。过高的处理器温度将严重损害处理器的可靠性和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