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2年,党的十六大作出了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大部署,全国各地对新型工业化进行了深入探索和实践。新型工业化不同于传统工业化,要求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做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就政府而言,其政策制定是不是与新型工业化的要求相适应,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新型工业化的效果。长沙作为省会城市和湖南发展的核心增长极,虽然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取得了总量扩大、园区拓展、企业做强等明显成效,但也显露出结构不优、创新不足、后劲乏力等深层次和阶段性问题,而这些都与政策的制定、实施息息相关。如何通过优化和完善政策配套,更加科学高效地推进新型工业化,是长沙市面临的一个重要而迫切的课题。因此,研究长沙市新型工业化政策,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以长沙市新型工业化政策为研究对象,以工业化发展阶段理论、发展战略理论、发展政策理论为支撑,对长沙市新型工业化政策实施情况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从成效和问题两方面评价了实施效果,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的原因。问题主要是集约程度、产业结构、自主创新、资源能源节约、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政策引导不力,其原因是政策制定理念相对滞后、政策体系缺乏相应的产业布局规划支撑、政策实施的着力点存在偏差、政策未能及时有效调整。基于以上分析,借鉴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四国工业化对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环境优化、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政策引导经验,重点就完善集约化程度提升、向产业链高端发展、自主创新、构建两型生产方式、促进可持续发展五个方面的政策体系,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为长沙市提升新型工业化水平提供一定意义的政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