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学家、开展高层次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科学”时代,创新己经从线性模式向高度互动的网络化模式转变,这对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创新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协同创新应运而生。因此,探索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创新网络中开展协同创新的过程,研究创新网络对实验室协同创新能力的影响机理,推动实验室依托创新网络广泛和深入地开展协同创新,是顺应“大科学”时代科技创新趋势的必然选择。 本文围绕国家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能力形成与提升问题,按照“要素——结构——能力”的思路,对三个方面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 一是在文献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三所典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了探索性案例研究,初步探寻在内、外部创新网络的影响下,国家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能力的形成与提升过程。研究发现,创新网络能促进创新主体间紧密联系的建立,推动分散的创新要素和创新资源的汇集与整合,进而形成协同创新合力。随着实验室创新网络规模的扩大、网络关系的增强,协同创新能力也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提升。在探索性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初始假设命题。 二是基于这三个初始假设,将实验室内部看作一个由不同要素、研究单元和科研人员构成的内部创新网络,进而构建了内、外部创新网络影响国家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能力的整体框架模型。通过对112所依托于院校或企业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问卷调研,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别对内部创新网络、外部创新网络和协同创新能力的测量模型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测量和甄别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三是在整体框架模型的基础上,构建高阶因子模型,分析内、外部创新网络间的协同及其对国家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能力的作用机理。首先,分析内、外部创新网络的单层维度对实验室协同创新能力产生的单独作用;其次,分析内、外部创新网络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再次,分析内、外部创新网络各维度之间的协同性及其对实验室协同创新能力的影响机理。此外,引入了环境动态变量,考察外部环境对实验室内、外部创新网络和协同创新能力间关系强度与方向的调节作用。 本文揭示了内、外部创新网络协同与实验室协同创新能力形成与提升的内在规律。研究发现,国家重点实验室内、外部创新网络是协同创新能力的发展基础,通过改善创新网络的网络关系与网络结构的相关特征变量,能促进国家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能力的形成与提升,降低创新网络因环境动荡性而导致的不稳定性,完善了对创新网络与协同创新能力间关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