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典型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研究

来源 :东华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wjky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是指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而释放到环境中的、对人体内和动物体内原本营造的正常激素功能施加影响,从而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化学物质作用的物质,又称为“环境激素”。它是一类对生物体有害的化学物质,具有类似雌激素的作用,暴露到环境中可导致动物和人体的性激素分泌量及活性下降,精子数量减少,生殖器官异常,癌症等疾病的发病率增加,并使生殖能力降低,同时还影响到各种生物的免疫和神经系统,也可导致生物基因突变等。环境内分泌干扰物问题已经成为继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之后的第三大环境问题,对其筛选及检测方法的研究是国际上环境科学的研究前沿和热点之一。本文主要研究了测定环境中萘(NA)、4,4’-二溴联苯(PBB15)、3,4-二氯联苯(PCB12)的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新方法,同时与传统的经典的色谱法-高效液相色潜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本文主要研究成果简述如下:(1)利用本组制备的抗NA多克隆抗体和人工包被原,优化ELISA相关反应条件后,如PBS的pH值、NaCl浓度、甲醇含量、洗涤液、封闭液、酶标二抗的稀释倍数等,建立了测定NA的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其线性范围为10-3-10μg/L,检出限IC20为0.25ng/L,并将该法用于测定东华大学镜月湖湖水、学校生活区喷泉水和苏州河河水中NA的含量,回收实验显示回收率在87%-107%之间。这种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线性范围宽,效果理想。同时用上述经优化的间接竞争ELISA法检测印染废水处理厂底泥中NA的含量,并与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结果作相关性分析,得出两者相关系数为0.9867,可见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数值比较接近。(2)利用本组制备的PBB15多克隆抗体和自己制备的PBB15人工包被原,优化相关反应条件后,如PBS的pH值、NaCl浓度、甲醇含量、洗涤液、封闭液、酶标二抗的稀释倍数等,建立了测定PBB15的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其线性范围在10-2-102μg/L,检测限IC20为0.02μg/L,并将该法用于测定东华大学镜月湖湖水、学校生活区喷泉水和苏州河河水中的PBB15,回收实验表明回收率在97%-147%之间,同时用上述经优化的间接竞争ELISA法测定印染废水处理厂底泥中PBB15的含量,并与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结果作相关性分析,得出两者相关系数为0.9048。(3)利用本组制备的PCB12多克隆抗体和自己制备的PCB12人工包被原,经测定,其抗体效价为100,优化ELISA相关反应条件后,如PBS的pH值、NaCl浓度、甲醇含量、洗涤液、封闭液、酶标二抗的稀释倍数等,建立了测定PCB12的间接竞争ELISA方法,其线性范围在10-2-102μg/L,检测限IC20为4.04ng/L,并将该法用于测定茶叶中PCB12的含量,回收率在95%-113%之间,同时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茶叶中PCB12含量,将两者结果做相关性分析,得出相关系数为0.9894,可见ELISA的检测结果比较可靠。ELISA的检测限明显低于HPLC,能满足环境中微量甚至痕量物质的检测要求,但是线性相关性没有HPLC好。HPLC的线性范围比ELISA要宽几个数量级,因此在用HPLC检测微量甚至痕量物质时需要进行浓缩富集,由此大大加大了检测的成本和时间,而ELISA的建立突破了这个瓶颈。
其他文献
红外辐射材料由于其优异的红外辐射性能而得到广泛关注,有工业窑炉节能、抑菌保健、航天器热控制等方面的应用。其中尖晶石型红外辐射材料高温稳定性好,红外辐射率高而成为高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的大力投资建设,铁路已经成为大众出行最经济的首选交通方式。然而交通噪声扰民现象却随着铁路的快速发展变得日益突出,噪声污染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环
学位
好氧不产氧光合细菌(Aerobic Anoxygenic Phototrophic Bacteria,AAPB)是在海洋真光层广泛分布的功能类群,因对氧气的需求而区别于传统光合细菌,又因具有光合能力而区别于普
焦化废水是一种危害大、处理困难的工业废水,属于我国重点处理的废水之一。光催化氧化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水处理技术,具有处理效率高、工艺设备简单、操作条件易控
A2Ⅴ-B3Ⅵ(A=Bi、Sb, B=Te、Se)族化合物及其合金,是目前在室温附近性能最好,并且广泛应用于热电制冷领域的一类化合物,但是其商业化应用块体材料的ZT值一直徘徊在1.0左右,制
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对陶瓷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和安全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结构陶瓷材料由于具有较高的热膨胀系数,在经历大的温度梯度时会产生热应力,对材料的结构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