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洋灰绿曲霉HB1-19是在我国南海红树林中分离出的一株海洋丝状真菌,与陆生模式霉菌构巢曲霉相比,可以耐受高盐度环境,具有独特的海洋菌特性。前期研究发现,盐度胁迫促使该菌由有性发育转变为无性发育。结合构巢曲霉响应环境压力(如光照)而调整发育模式的分子机制,推测灰绿曲霉的形态发育也可能受到全局调控因子VeA及其复合体组成蛋白(FphA、LreA和LreB)的调控。在前期研究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染色体步移技术在海洋灰绿曲霉中克隆得到了 4个基因AgveA、AgfphA、AglreA和AgleB的上下游序列,通过逆转录确定了 4个基因的内含子和外显子序列。黑暗中不同盐度胁迫条件下,灰绿曲霉的发育状况是不同的:NaCl溶液条件(与人工海水等渗)下,灰绿曲霉主要进行无性发育而产生大量分生孢子;人工海水条件下,灰绿曲霉除了生成大量的分生孢子外还会产生少量的子囊果;去离子水条件下,灰绿曲霉主要进行有性发育而产生大量的子囊果。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发现,AgveA基因的转录受到盐度胁迫的影响较为明显,而AgfphA、AglreA和AglreB这三个基因在不同条件下的转录差异并不大。盐度胁迫的确影响了Agve 基因的转录,对VeA蛋白复合体的影响可能还存在于蛋白间的相互作用。由于VeA蛋白在蛋白复合体中的中心地位以及盐度胁迫能够影响AgveA基因转录的事实,构建了灰绿曲霉ΔAgveA菌株,从大量转化子中筛选到一株阳性转化子,进一步分析了 VeA蛋白的功能。从菌丝形态、菌落形态、菌丝生长速率和发育状况四个方面的分析结果表明,ΔAgveA菌株的菌丝形态并未发生明显变化,而菌落的边缘存在残缺,在生长后期菌丝生长速率加快,该菌株的发育模式也发生了改变。veA基因的缺失导致灰绿曲霉在高盐度胁迫条件下子囊果的合成完全受阻,而在低盐度胁迫条件下产生分生孢子的同时也生成了极少量的子囊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