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切除、肝动脉栓塞化疗等治疗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五年生存率。然而,综合治疗也不容忽视。药物诱导肿瘤细胞分化是一种有效的抑制肿瘤无限增长的治疗途径,将为肝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 ators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是核激素受体超家族中的成员,发挥重要的核转录因子功能,与配体结合可启动核内靶基因的转录。研究表明,PPARγ在人类多种肿瘤组织和细胞中高表达,如脂肪肉瘤、结肠癌、乳腺癌、肺癌等,PPARγ被其特异性配体激活后可抑制这些肿瘤细胞的生长、诱导肿瘤分化和凋亡。其中抗糖尿病的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hiazolidinediones,TZDs)是PPARγ高选择性的药物性配体,包括天然配体和合成配体,如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RSG)、曲格列酮(Troglitazone,TGZ)等。目前的研究显示,给予TZDs活化PPARy途径后可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生长并诱导其凋亡,实现以高效、低毒的选择性药物治疗肿瘤。
本研究探讨PPARγ在其激动剂RSG激活下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研究药物干预后,PPAIγ与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关系,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体外培养人肝癌HepG2细胞;采用CCK-8法测定RSG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各组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率的变化;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RSG干预前后,细胞中PPARγ、Bcl-2、Bax的mRNA和蛋白水平变化。
结果:
(1)CCK-8法结果显示:RSG可抑制HepG2细胞生长,并呈明显的浓度-时间依赖方式。
(2)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RSG能使细胞周期阻止于G1期,呈浓度依赖方式;并且明显诱导HepG2细胞凋亡,在100、200μmol/L RSG作用于HepG2细胞24小时后,凋亡率分别为45.75%和51.9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82%),有统计学意义(P<0.05)。
(3)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显示RSG处理后的HepG2细胞中出现凋亡小体。(4)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人肝癌HepG2细胞表达PPARγ,RSG作用于HepG2细胞24小时后PPARγ、Bax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上调,而Bcl-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下调。
结论:
(1)PPARγ特异性配体RSG具有抑制人肝癌HepG2细胞系细胞生长和诱导凋亡作用,能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
(2)RSG对HepG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与活化PPARγ、上调Bax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以及下调Bc1-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3)研究发现PPARγ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从分子水平上揭示PPARγ可能是肝癌基因治疗的理想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