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心脏瓣膜钙化(Cardiac valve calcification,CVC)是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常见并发症,但其对预后的影响国内外报道不一,本研究通过收集新华医院血液净化部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首次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了解CVC的特点、CVC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及其对MHD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血液净化部首次行血透治疗患者的病史资料,记录人口学情况、原发病、用药史、实验室检查及心脏超声资料等。根据心脏超声心脏瓣膜钙化情况将MHD患者分为心脏瓣膜钙化组和非钙化组,分析影响CVC发生发展的因素,根据MHD患者的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死亡组又分为CVD死亡和非CVD死亡组,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新华医院血液净化部首次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共763例,符合纳入标准511例,男性318例(62.2%),女性193例(37.8%),平均年龄59.16±14.0岁。首次透析时有156例存在心脏瓣膜钙化,其中100例为单纯的主动脉瓣钙化,21例为单纯的二尖瓣钙化,35例为主动脉瓣和二尖瓣同时钙化,主动脉瓣钙化中以无冠瓣钙化为主(57%),二尖瓣钙化以后叶钙化为主(67%)。钙化组的年龄明显偏大(65.46±12.70 vs 56.47±14.73,P<0.001),非钙化组磷结合剂应用比例明显高于钙化组(P=0.008),磷结合剂应用比例在十年观察期间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明显提高,但首次进入透析患者发现CVC的比例并没有明显变化。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是CVC的危险因素,而磷结合剂及维生素D药物的应用、高水平前白蛋白和总胆固醇是主动脉瓣钙化的保护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总胆固醇和磷结合剂能降低MHD患者的心脏瓣膜钙化风险。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新进入透析的患者,随访至2015年12月观察影响瓣膜钙化进展的因素,共纳入219例MHD患者,其中有60例在首次透析时已存在心脏瓣膜钙化,53例MHD在随访期间心脏瓣膜新出现钙化;发生钙化的MHD患者CRP增高(≥8mg/L)比例明显高于无钙化组;与无钙化组相比,新发钙化组的血磷波动明显(CV 0.26±0.11 vs0.23±0.08,P=0.023),血磷波动大显著增加新发钙化发生的风险,对于首次透析已存在钙化的MHD患者,血磷波动、CRP、NLR等并没有增加钙化进展的风险。选取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新进入透析的患者,并随访至2015年12月观察CVC对预后的影响,共纳入366例,134例出现CVC的进展,其中101例为进入透析后新出现的CVC,33例为进入透析时已有瓣膜钙化并出现加重,发生瓣膜钙化进展的MHD患者死亡率高。96例MHD患者死亡,因CVD死亡49例(51.0%),全因及CVD死亡患者的年龄偏大,死亡组CVC的比例明显高于存活组患者,CVC组至第10年的累计生存率仅为32%,远低于非钙化组的63%(P<0.001)。单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发现高龄、糖尿病肾病、高水平校正钙和CVC是全因和CVD死亡的共同危险因素,而高水平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是其共同的保护因素。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发现年龄、糖尿病肾病、CVC和校正钙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糖尿病肾病和CVC是CV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首次血透患者中普遍存在高磷、低钙、高PTH及磷结合剂和维生素D类药物应用率低的情况,炎症、血磷的波动增加MHD患者心脏瓣膜钙化进展的风险,心脏瓣膜钙化显著增加MHD患者全因及CVD死亡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