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猫呼吸道综合征是猫呼吸道疾病的统称,是由病毒、细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多种致病原所引起的一种猫常见的疾病,临床上常表现为打喷嚏、流鼻涕等呼吸道症状,严重者可引起肺部感染。目前宠主对于该病缺乏一定的认识,没有做到及时就诊,导致病情恶化的情况经常发生,另一方面,因广泛的应用抗生素,造成耐药性增加等一系列公共卫生问题。因此,准确地鉴定本病,并对其进行药物筛选,选择疗效较好的药物,对于该病的综合防治具有重要
【基金项目】
:
云南省朱兴全专家工作站(202005AF150041); 云南农业大学兽医公共卫生省创新团队(202105AE16001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猫呼吸道综合征是猫呼吸道疾病的统称,是由病毒、细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多种致病原所引起的一种猫常见的疾病,临床上常表现为打喷嚏、流鼻涕等呼吸道症状,严重者可引起肺部感染。目前宠主对于该病缺乏一定的认识,没有做到及时就诊,导致病情恶化的情况经常发生,另一方面,因广泛的应用抗生素,造成耐药性增加等一系列公共卫生问题。因此,准确地鉴定本病,并对其进行药物筛选,选择疗效较好的药物,对于该病的综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对患有呼吸道疾病的43例病猫,其中,信息完整病例为35例。依据病史调查、临床检查、血液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和核酸检测病原诊断结果;对其品种、年龄、性别、免疫情况、发病季节进行记录统计;采集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等样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和药敏实验分析、血常规检查和f SAA(猫血清淀粉样蛋白A)检查,根据综合诊断结果制定疗效较好的治疗方案。结果如下:该病主要感染幼猫,与季节和免疫情况有关。在43例病例中主要涉及7个品种,其主要品种是英短、美短和田园猫(69.77%);幼猫28例(65%),成年猫13例(30%),老年猫2例(5%),在幼猫中,平均年龄为4.7±2.1月,年龄越小的猫,发病率越高,成年猫中,平均年龄为3.3±2.8岁;雄性23例(53.49%),雌性20例(46.51%),其中各有4例为去势猫和绝育猫。有病毒感染28例(65.12%),非病毒感染15例(34.88%),在有病毒感染病例中,未注射疫苗21例(75%),已注射过疫苗7例(25%),表明注射过疫苗的猫也能被感染。该病在秋冬季的发病率较高(72.09%)。该病的临床症状多为轻度或中度感染。在35例信息完整病例中f SAA升高33例,白细胞升高4例,淋巴细胞降低9例,粒细胞升高11例,在病毒或细菌感染时,f SAA的反应会更加迅速;其中,Ⅰ级病例为17例(42.86%);Ⅱ级病例为10例(28.57%);Ⅲ级病例为10例(28.57%)。该病主要为混合感染,有病毒感染28例(65.12%),非病毒感染15例(34.88%)。从43份样品中,FHV-1(猫疱疹病毒I型)检出13份(30.23%),FCV(猫杯状病毒)检出18份,(41.86%),支原体检出8份(18.60%),衣原体检出1份(2.33%),其中有10份存在混合感染,FHV-1和FCV混合感染2份(4.65%),FHV-1和支原体混合感染4份(9.30%),FCV和支原体混合感染3份(6.98%),FHV-1、FCV和支原体混合感染1份(2.33%)。FCV检出率大于FHV-1,且FHV-1与FCV在小于12月龄的猫中检出率均为最高。细菌分离鉴定共分离出68株细菌。确定为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优势菌群,对其进行药敏分析,结果显示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对菌群抑菌效果最好,氟苯尼考和头孢曲松钠对菌群抑菌效果较好,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的抑菌效果最差。在35病例中,治愈34例,治愈率97.14%。有病毒感染的病例中,轻度感染可采用猫重组干扰素α、氟苯尼考皮下注射治疗,中度或重度感染可采用猫重组干扰素α皮下注射、头孢曲松钠静脉注射治疗,在治疗同时,配合利巴韦林、阿米卡星、地塞米松雾化辅助治疗,效果较好。对细菌感染的病例,中度或重度感染,采用头孢曲松钠静脉注射、氟苯尼考皮下注射治疗,同时配合阿米卡星、地塞米松雾化辅助治疗,效果较好。该研究可为后期治疗猫呼吸道综合征提供诊断参考,为提高治疗效果提供临床依据。
其他文献
为了促进全株玉米产业化开发,本研究以云瑞121全株玉米为试验材料,开展昆明地区全株玉米青贮添加剂种类及配比的筛选研究。研究分两个试验开展:(1)全株玉米青贮调制适宜乳酸菌种类及配比筛选研究。设8个处理,包括自然发酵(CK)、添加植物乳杆菌(Z)、布氏乳杆菌(B)、植物乳杆菌+布氏乳杆菌=1:1(Z1B1)、1:5(Z1B5)、戊糖片球菌+布氏乳杆菌=1:1(W1B1)、1:5(W1B5)、植物乳杆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有着“牧草之王”的美誉,在我国南方不能有效推广栽培利用的限制因素之一就是由于其耐酸铝能力不强。褪黑素是一种具有重要生物学和生理学作用的多效性分子,可缓解植物的铝毒害,但调控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以前期筛选的耐铝性差异显著的两份紫花苜蓿WL525HQ(耐受型)和三得利(敏感型)品种为材料,在探究不同浓度褪黑素处理对紫花苜蓿铝毒害缓解效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分
相较于传统的免疫接种和药物治疗等手段,通过有效育种来提高动物预防疾病的能力是未来畜牧业发展的趋势,现已发现许多由遗传基因调控的动物细菌性疾病,例如牛结核病、布鲁氏菌病、乳腺炎等。在已知的抗病基因中,发现SLC11A1基因与许多疾病的抗性都有关联,特别是SLC11A1基因3′UTR区微卫星(Microsatellite,MS)的多态性被认为有助于抗病育种策略的制定和抗性牛的选育。文山牛作为我国最为独
为揭示孵化期不同强度和不同光照周期绿光照射对云岭红肉鸡胚胎发育的影响。本研究以1024枚云岭红肉鸡种蛋为素材,孵化期间采用高(250~475 Lx)、中(100~249Lx)、低(25~99 Lx)3种强度的LED绿光对云岭红肉鸡种蛋进行照射,从中优化出适宜胚胎发育的最佳光照强度。在最佳光照强度的基础上,设置3种(24L:0D、16L:8D、8L:16D)光照周期,两个阶段的试验均以不接受任何光照
牛海绵状脑病(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BSE)俗称疯牛病,是由牛朊病毒蛋白所引起的一类动物传染性海绵样脑病(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TSE),主要表现为神经组织海绵化和空泡化,伴随着共济失调和行为异常等症状,是尚无有效治疗手段且死亡率100%的极致命性疾病,自爆发以来给世界各国尤其是欧洲国家的畜牧业带
猪肉是人类动物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人工选育方式、遗传背景的差异,导致猪肉品质存在很大不同。其中肌纤维类型是影响猪肉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猪肌肉纤维类型的组成会随生理阶段的变化而变化,影响后期猪肉品质。迪庆藏猪(TP)是我国独有的猪种资源,具有肉质优良的种质特性,然而,关于生长期迪庆藏猪肌肉肌纤维类型组成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鲜见报道。因此,本研究以生长期迪庆藏猪为研究对象,以商品肉猪“杜×长×大”(D
为揭示孵化期绿光照射对出壳后雏鸡生长性能的影响,本研究以云岭红肉鸡为素材,以LED绿光灯为光源,开展了不同光照强度和光照周期绿光照射孵化期种蛋的试验。首先,分别采用低(25~99 Lx)、中(100~249 Lx)、高(250~475 Lx)3种光照强度的绿光对孵化期(0~19天)种蛋进行每日24 h连续照射;经筛选确定最佳光照强度后,再以该光照强度绿光设置8L:16D、16L:8D、24L:0D
羔羊腹泻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消化道疾病,可引起羔羊肠道炎症,表现为水样腹泻,有时可引起急性死亡,严重影响养羊业的健康发展。对采集自某羊场的10份羔羊腹泻病料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利用生化试验和16Sr RNA基因检测技术进行鉴定,通过小鼠致病性试验获得致病菌。采用浸提法获取蒲公英-胡黄连-短穗兔耳草这一藏药复方的提取物,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将复方提取物作用于腹泻模
鲜切花是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重要产业,在全国花卉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切花月季种植面积居云南鲜切花产业之首。针对目前切花月季优质生产实际需求中土壤栽培障碍突出、基质栽培养分需求规律不明、缺乏针对性的养分管理方案与专用营养液配方等问题,本文在切花月季主产区开展试验,以晋宁区主要的切花月季品种‘粉红雪山’为研究对象,通过土壤栽培与基质栽培下2季的田间试验连续监测,分析了切花月季生长、品质和养分指标,比
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Feline infectious peritonitis virus,FIPV)属于猫冠状病毒科猫冠状病毒属(Feline coronavirus,FCo V)的一类RNA病毒。FCo V包括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FIPV)和猫肠道冠状病毒(FECV)两种生物型。目前,对于FIPV,我国的流行病学研究较少,对于FIPV尚无有效疫苗,缺乏有效的检测方法,严重影响者猫科动物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