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这一战略为我国农村社区进行有效治理指明了方向。新时代农村社区治理的主要特征是以治理有效性作为基本价值导向,实现农村社区有效治理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基本保障。农村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的一部分,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出,每个乡村都在寻找自己适合的治理方式,使自身获得良性的秩序与生活。以往的农村社区治理研究,大多以农村社区治理的“现状-困境-原因-对策”为思路展开,而如何为村民提供有效的服务缺乏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本研究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以治理理论和协同治理理论为理论依据,采用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深度访谈法,以山西省LZ镇A社区取得成效的典型农村社区治理模式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该模式如何使得服务有效运转。论文首先分析了“1+3”治理模式的内涵以及该治理模式形成的背景和动因。该治理模式形成的背景在于社区服务理念落后、社区服务组织匮乏、社区服务功能弱化和社区服务资源难到位。该模式形成的动因在于国家对于试点的鼓励和引导、乡镇政府官员的服务意识和压力型体制下的绩效评估机制。其次,着重分析各主体是如何具体运作的。从社区党组织、村委会、经济合作社、四个委员会四个运作主体分析其运作内容。再次,提炼“1+3”治理模式的价值。主要从职能转化、机制创新、资源整合和思维变革四方面提炼该模式所产生的具体价值。最后,总结“1+3”治理模式对当前农村社区服务有效运转的启示。笔者认为乡镇政府引导是农村社区服务有效运转的根本前提,社区村党委的引领是农村社区服务有效运转的保障,村民的积极参与是农村社区服务有效运转的基础,社区服务组织的培育是农村社区服务有效运转的载体,学者的参与是农村社区服务有效运转的重要环节。通过分析各治理主体在模式运作中的重要性,以期为各地农村社区治理提供参考。结论部分,分析了该模式存在的不足以及推广中可能面临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