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化本质上是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的过程,既为供给方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也带来了消费需求的持续扩张,对一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而影响的显著程度受到人口流动源头——农村发展水平的制约。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的进程远未完成,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城镇化仍将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问题之一。从农村教育的角度出发探讨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理,有助于理解如何从根源上保证城镇化能够长时间释放对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对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首先,根据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与集聚经济理论,从供给侧与需求侧两个角度分析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分析农村教育在城镇化影响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作用,最后介绍中国城镇化的演变轨迹和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现状。其次,本文采用2000-2012年全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估计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总体影响效应及区域间差异,在此基础之上,加入农村教育指标进行分析,论证农村教育在城镇化影响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作用。为避免流动人口来源造成的估计偏差,本文还利用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中人口流动数据进行了稳健性检验。最后,采用2014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利用29个省市劳动力样本的受教育程度、收入、就业类型等数据,基于描述性统计和Logit模型分析城镇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微观机制及农村教育的作用,包括个人的学习能力、收入水平、职业选择等。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样本估计来看,城镇化显著影响经济增长,农村教育在城镇化影响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作用显著。从区域间差异来看,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了“东部显著程度最小、中西部较大且显著程度相似”的特征,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农村教育在城镇化影响经济增长过程的作用比较显著。从供给侧作用机制来看,农村教育水平提高会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和产业结构升级,从需求侧作用机制来看,农村教育水平提高会刺激消费,拉动投资,在城镇化影响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