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计算机病毒的频繁爆发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病毒防御技术远远跟不上病毒技术的发展。2004年5月至2005年5月,在我国由计算机病毒造成的网络安全事件占到了整个网络安全事件的83%[1]。为了更好的进行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有必要进行计算机病毒理论的研究,其中病毒传播模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个合理的病毒传播模型不仅能够准确地预测病毒带来的危害,而且能够帮助我们找到病毒传播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从而找到更好的防御病毒的办法。本文在讨论病毒各种传播机制的基础上,讨论了不同传播机制的病毒传播模型,针对传染病学模型的缺点给出了一个离散的计算机病毒传播模型,并且利用我们的模型讨论了Nimda,witty两种蠕虫病毒的传播过程。
主要内容包括:通过对病毒历史的回顾,总结了病毒的类型及其基本特征。分析了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对于现今比较流行的和理论上的加快病毒传播的技术都进行了描述。给出了Email网络的生成算法,讨论了不同传播机制的病毒传播模型,对于现存的大多数的模型进行了描述,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探讨了我们今后的努力方向。在分析了现存模型的优缺点,病毒感染机器所需的时间以及易感主机和已感主机“补丁率”不同的基础上,给出了选择性随机扫描的蠕虫(selective-randomscanningWorms)传播模型,分析了模型中各个因素对于病毒传播过程的影响,从而发现易感机器的免疫率对于病毒的传播过程影响最大。通过与Weaver的模拟数据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模型较好的反映了病毒的传播过程。在忽略病毒感染机器所需时间的基础上,证明了我们的模型与SMP模型的等价性。最后用我们的模型讨论了WittyWorm和Nimdaworm的传播过程。最后给出了Email网络生成算法的C语言源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