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2011年至2020年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感染性腹泻患儿肠道病原菌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肠道病原菌的菌谱变迁、耐药现状,探讨优势血清型感染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点、预后及疾病负担,为细菌感染性腹泻患儿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调查2011年01月0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腹泻患儿粪培养阳性的菌株,分成2011~2015年和2016~2020年两时间段,并按不同季节及年龄段分组分析菌株分布及变迁、菌株的耐药结果;选取同期优势血清型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病例回顾的方式对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预后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阳性标本一般情况:本研究共纳入粪培养标本26898份,其中细菌培养阳性标本2097份,总体阳性标本检出率为7.8%,共检出肠道病原菌1276株,主要集中于夏季,为673株,占52.7%,冬季最少,为37株,占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年龄分组,幼儿组分布最多,婴儿组次之,与其他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全部感染者中,最小感染者为8日龄,最大感染者为14岁2月龄,中位感染月龄为15.00月龄(10.0,30.0);全部感染者男女比例为1.4:1(730/510),男童显著多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肠道病原菌株总体情况:检出的肠道病原菌中主要包括2个菌科(肠杆菌科,弧菌科),6个菌属,51个血清型。沙门菌属为优势菌属,共1170株,占病原菌株总量91.7%,鼠伤寒沙门菌为优势血清型,共613株,占病原菌株总量48.0%,其次为志贺菌属,共64株,占病原菌株总量5.0%,气单胞菌属、埃希氏菌属、弧菌属、邻单胞菌属数量较少。3.主要菌属、主要血清型的分布情况:沙门菌属在各时间段、季节、年龄段均为优势菌属,鼠伤寒沙门菌为优势血清型;沙门菌属菌株数量在近5年显著增加,以鼠伤寒沙门菌显著增加为主,志贺菌属菌株数量在近5年显著减少,以宋内志贺菌、福氏志贺菌显著减少为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菌属的季节分布中,沙门氏菌夏季高发,志贺菌属在夏秋季分布显著高于冬春季,气单胞菌属分布集中在夏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各菌属的年龄分布中,沙门菌属分布集中于婴儿组、幼儿组(分别为34.4%、46.8%),志贺菌属在幼儿组、学龄前组分布(分别为37.5%、39.1%)显著高于婴儿组、学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肠道病原菌属耐药分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中,头孢他啶(5.3%)、头孢吡肟(4.1%)、头孢哌酮舒巴坦(1.0%)耐药率相对较低,青霉素类抗生素中,哌拉西林他唑巴坦(0.9%)耐药率最低,此外,单环内酰胺类抗生素氨曲南(7.3%)耐药率较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厄他培南)耐药率极低(分别为0%、0.1%),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较偏高(81.3%~91.2%)。在前后时间段药敏对比分析中,2016~2020年沙门菌属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头孢曲松耐药率显著下降,近5年耐药率分别为0.9%、15.3%、14.9%,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显著上升,近5年耐药率为4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志贺菌属在前后时间段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优势血清型感染临床分析:鼠伤寒沙门菌感染患儿共432例,临床表现以腹泻、发热为主,可伴有拒食/纳差、呕吐、腹痛等表现,可累及呼吸道、泌尿道等系统。其中,大便外观均为稀便,大部分含有粘液、血丝,有发热表现者占92.8%。3岁以上患儿的纳差、呕吐、腹痛发生率显著高于婴儿组、幼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腹泻中位持续时间7.0天,3岁以上患儿腹泻中位持续时间最短,为5.0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儿童均存在合并其他系统感染或损伤情况,呼吸系统受累发生率最高,占23.6%,预后多良好,极少有严重合并症。结论:1.2011~2020年苏州地区细菌感染性腹泻病原菌检出主要集中在夏秋季,婴幼儿为高发人群,男童多于女童。2.沙门菌属在各时间段、各季节、各年龄段均为优势菌属,鼠伤寒沙门菌为优势血清型,后5年志贺菌属菌株数量明显减少,沙门菌属菌株数量明显增加;沙门菌属好发于婴幼儿,志贺菌属好发于幼儿、学龄前期儿童。3.肠道病原菌的耐药形势较为严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中,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相对较低;青霉素类抗生素中,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最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极低。4.鼠伤寒沙门菌肠炎均表现为稀便,主要为粘液、血丝便,大多伴有发热、水电解质紊乱,3岁以上患儿以拒食、呕吐、腹痛发生率更高,预后大多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