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湿环境下,油气构造中富含的CO2及混相驱携带的CO2会对水泥环产生碳化腐蚀,导致水泥石渗透率变大、抗压强度减小,诱发流体窜流、塑性地层井壁跨塌等事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如何提高水泥石抗CO2腐蚀能力,日益得到了有关专家的高度重视,并成为含CO2地层油气开发生产中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即是以大庆深层气开发为应用背景,以CO2对油井水泥产生的腐蚀规律及防腐蚀水泥浆体系开发为主要目标而开展研究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湿环境下,油气构造中富含的CO2及混相驱携带的CO2会对水泥环产生碳化腐蚀,导致水泥石渗透率变大、抗压强度减小,诱发流体窜流、塑性地层井壁跨塌等事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如何提高水泥石抗CO2腐蚀能力,日益得到了有关专家的高度重视,并成为含CO2地层油气开发生产中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即是以大庆深层气开发为应用背景,以CO2对油井水泥产生的腐蚀规律及防腐蚀水泥浆体系开发为主要目标而开展研究的。本文在调研分析大庆徐家围子地区CO2分布情况、地层水质成分特点及CO2有关物化性能的基础上,利用高温高压腐蚀仪、能谱分析仪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等仪器设备,以模拟徐家围子地层水质成分特征为腐蚀实验环境,针对CO2腐蚀水泥环的规律及机理开展了深入系统的实验与理论研究;提出了影响CO2腐蚀水泥环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规律,结果表明CO2腐蚀水泥石的腐蚀时间、腐蚀温度及CO2分压等是起决定性的影响因素,随着腐蚀时间、腐蚀温度及CO2分压的增加水泥石的强度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是水泥体系本身的强度发育还是呈增长的趋势的,渗透率也均增大;揭示了CO2腐蚀水泥石的机理本质上主要体现在湿相CO2与水泥石不同水化产物的化学反应上,从而改变了水泥石的原有的结构及性能;确立了CO2腐蚀水泥石的评价指标即水泥石强度、渗透率及腐蚀深度,其中腐蚀深度是强度和渗透率最直观的综合体现,因此本文针对腐蚀深度做了大量实验,利用半经验模型及非线性回归建立了腐蚀深度的预测模型;最终通过各项评价指标的分析对比优选出了防CO2腐蚀性能较好的DC-R水泥浆体系,并在大庆油田徐家围子地区十余口固井施工中进行了应用,获得了良好的地面施工效果。
本文研究成果对于油田中进一步探讨CO2对水泥环的腐蚀机理、影响因素及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于延长油气井的生产寿命、提高生产效率以及有效推广CO2混相驱油技术的增产措施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生态复合墙结构是一种节能保温、耗能减震、施工快捷、经济实用的新型建筑结构体系,发展前景比较广阔。地震是我们经常遇到的最严重自然灾害之一,而结构抗震设计及其理论分析一直都是许多研究学者所关注的研究课题。目前有关生态复合墙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都是建立在刚性基础之上,把上部模型与底部桩基模型分开计算,并对其进行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而在实际工程中,上部结构与土的动力相互作用对整体结构地震反应有很
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已经得到了全球的重视和深入的研究,但型钢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在一般人气环境下,型钢混凝土结构中的型钢一旦发生锈蚀,不仪降低州钢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强度,还易引发应力腐蚀,因此,型钢混凝土结构一旦出现耐久性问题将可能出现比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还要大的影响。 本文基于弹性理论,分析了锈蚀型钢与混凝土交界面的粘结滑移性能,分别建立了界面滑移、界面滑移应变和轴向力的微
多年来,土与结构物相互作用的问题一直是岩土工程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如建筑物的高土石坝、高速铁路路基及处理软弱地基的砂石垫层等。对于砂砾石与结构的相互作用分析时不能仅单纯地考虑砂砾石与结构的特性,必须重视砂砾石料与结构之间接触界面的力学行为。在接触面除了力的传递,还会产生相对位移等非连续变形行为,因此,需要正确地描述土与结构接触面的力学特性和合理地设计,避免因相对位移过大或应力集中而导致结构物丧失承载
节点在结构中起着传力枢纽的作用,是结构设计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于钢结构尤其如此。在传统的钢框架设计中通常将粱柱节点视为刚性节点或者铰接节点,事实上大部分梁柱节点的性能是介于刚接和铰接之间的,属于半刚性节点的范畴。在结构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节点真实的半刚性性能,已经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和研究。 腹板双角钢连接是一种典型的半刚性节点,不少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然而这些研究大多数是关于强轴方向的,而弱轴方向的
强夯法DCM(Dynamic Compaction Method),又称动力固结法,是一种经济高效的地基处理方法。强夯法对进一步提高地基强度,降低土的压缩性,改善砂土的抗液化条件,消除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等有显著的效果,同时,强夯法还可提高土层的均匀程度,减少将来可能出现的差异沉降。因此强夯法广泛应用于多种不同土性的场地,但是对于其用在沙漠地区还是处于初探阶段,本文的研究价值也就在于此。 本文针对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成为近些年工程中研究的热点问题,基坑规模和深度越来越大,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条件越加复杂,对深基坑设计与施工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以长春火车站北广场基坑工程为例,展开对深基坑及支护结构受力与变形特性的动态分析。 论文通过对基坑不同位置处护坡桩和支撑内力,以及基坑支护结构变形的监测,得到了支护结构内力及结构变形随不同工况下的动态变化情况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以其对建筑材料的充分利用在工程建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大量工程实践表明,组合楼板中的钢板与混凝土之间存在着粘结滑移,使其实际承载能力远小于理论计算值;另一方面,混凝土和钢材在高温下的力学特性退化较快,使得组合楼板的承载能力随着温度升高迅速降低。因此,剪切粘结承载力和耐火性能就成为了组合楼板研究的两个重要方面。 针对我国DWYX51-
近10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新能源电池的需求量迅速增长,作为新能源电池合成前驱体的电池级硫酸锰的市场需求量也急速增长;电池级硫酸锰的制备是以工业级硫酸锰为原料,通过不断除K+、Na+,重金属离子和Ca2+、Mg2+达到电池级硫酸锰的标准;其中钙、镁离子的去除是制备电池级硫酸锰的关键。目前国内外制备电池级硫酸锰技术路线中除钙、镁离子的工艺是复杂的、高能耗的,没有经济可行性大批量的生产线。
六羟甲基三聚氰胺是一种重要的树脂用原料。在六羟甲基三聚氰胺合成过程中,中间产物低羟甲基三聚氰胺极易吸附到温度传感器金属套管表面,导致表面粘附大量的羟甲基三聚氰胺,阻碍温度传感器对反应釜内温度变化响应,影响工艺参数控制。对此,论文以低碳钢套管为对象,开展了表面超疏水涂层制备技术研究,并分析含超疏水涂层的温度传感器在六羟甲基三聚氰胺合成反应釜使用7天后温度响应性能变化,其研究结果对提高六羟甲基三聚氰胺
三氯乙烯用途广泛,可用于清洗剂、溶剂和化工中间体,也是绿色制冷剂HFC-134a的重要原料。历史上生产三氯乙烯的方法较多,目前国内外主要采用的是气相催化脱氯化氢法,即以乙炔和氯气为原料,经中间产物四氯乙烷催化脱氯化氢制备三氯乙烯。 本论文以国内某化工厂年产3万吨三氯乙烯生产装置为工业背景,根据设备结构参数、设计工艺参数、实际运行参数以及DCS实时数据,通过Aspen Plus对其进行过程模拟和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