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骨肉瘤是儿童和青少年中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对于局部患有骨肉瘤的患者采用手术切除和化学治疗的方式来提高其生存率。由于化疗药物的非特异分布,长期使用会产生耐药性,对正常组织和器官带来不利影响,因此限制了它的应用。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可以通过纳米药物递送系统,提高药物利用率,延长循环半衰期,减少药物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光热疗法由于侵入性小,并发症少和恢复速度快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将其与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相结合,能够有效改善骨肿瘤治疗效果。本文制备了具有介孔结构的聚多巴胺纳米颗粒,分别负载姜黄素和2,2’-偶氮双[2-(2-咪唑啉-2-基)丙烷]-二盐酸盐,探究其在光热治疗和温度响应药物释放领域中的应用。研究的具体内容如下:(1)首先将聚多巴胺粒子和Pluronic F127稳定乳液液滴在水/1,3,5-三甲苯界面上组装获得介孔聚多巴胺纳米颗粒,以相变材料月桂酸为药物负载媒介,将姜黄素负载到介孔聚多巴胺纳米颗粒的孔洞内部。介孔聚多巴胺纳米颗粒作为光热剂,当近红外激光照射使材料温度高于月桂酸的熔点时,它从固态转变为液态进而释放姜黄素。介孔聚多巴胺的引入能够增加药物负载效率,且其光热性能能够增加癌症的治疗效果。细胞实验表明,该复合材料通过光热治疗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线粒体膜电位,同时释放的姜黄素能够产生活性氧,抑制MG63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该研究中制备的复合纳米材料通过化疗和光热治疗的协同作用,极大地提高了骨肉瘤治疗效果。(2)将2,2’-偶氮双[2-(2-咪唑啉-2-基)丙烷]-二盐酸盐负载到介孔聚多巴胺纳米颗粒上,随后在其外部包裹牛血清白蛋白涂层,防止药物过早释放,从而开发制备了能够进行药物递送,具有光热治疗效果和受控生成自由基的多功能纳米材料。通过近红外激光照射介孔聚多巴胺纳米颗粒将光能转化为热能,引起2,2’-偶氮双[2-(2-咪唑啉-2-基)丙烷]-二盐酸盐的分解,实现自由基的可控释放。细胞学实验表明,该复合材料能够诱导癌细胞凋亡,有效提高癌症治疗效果,在未来肿瘤治疗的临床应用中具有较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