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适应性办公街区设计策略研究——以厦门软件园二期为例

来源 :华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城市发展面临转型升级,逐渐从传统工业向低污染、低能耗的第三产业转变,服务业的发展带动办公场所需求的增长,办公街区的概念进入学术研究领域并在实践层面不断涌现,逐渐成为人们日常工作、交流的重要场所和物质载体。办公街区作为城市能源消耗大户,如何通过改善室外微气候环境、提高建筑通风能力来降低空调设备的使用、减少能耗是当下理论研究的热点和前沿。城市结构和空间布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城市的能源消耗模式,一旦建成将很难再重新改变。因此,通过事先对城市街区进行合理规划设计来改善微气候环境显得尤为重要与紧迫。  首先,论文对街区微气候形成进行了概述,并总结了厦门市风环境、气温、太阳辐射等气候特征。在此基础上,以厦门市办公街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研分析和数值模拟分析总结出中等强度办公街区微气候的特殊性,为后续研究打下基础。  其次,选取软件园二期和湖里办公街区作为重点研究地块,并对整体风环境和热环境进行模拟与分析,验证 PHOENICS软件应用于厦门市办公街区室外风环境和热环境数值模拟的有效性。通过不同街区模拟与比对,归纳总结厦门市办公街区室外微气候存在的关键问题。在此基础上,针对厦门市办公街区空间组织要素如街区朝向、街道层峡、建筑群体布局、开敞空间与微气候的相关性展开研究,并通过PHOENICS软件进行定量分析。  最后,在定量模拟的基础上,从厦门市气候适应性的街区形态设计出发,提出厦门市办公街区城市规划改善室外微气候环境的目标与原则,并针对街区建筑群体布局、组团形式、开敞空间提出相应策略,总结出优化办公街区微气候的途径,为以后办公街区规划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深入,许多城市的居住区开发选择了城市边缘及郊区地段,形成了中国居住区规划中新的热点。但由于缺乏新的规划和设计理论作为指导,存在较多的问题。本文试图
雕塑公园是专类公园的一种形式,它是历史、文化、艺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将雕塑与自然景观相协调,面向公众的文化艺术园林。雕塑公园突破了美术馆、博物馆的封闭空间,为雕塑艺术创造
论文试图通过管治理论借鉴、国外保护历史回顾和太原市实证的研究,回答以下几个问题:城市更新中历史环境变化的根源和动力是什么?如何建立社会的合力机制,避免城市更新中对历史
大城市绿化隔离带规划与建设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它对城市总体格局的形成、生态环境的优化、城市景观的美化、经济的发展以及市民休闲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关键作用。 论
鼓浪屿的近代外廊样式建筑发展自1840年代初起始至1930年代末基本结束,近百年时间里,依次经历了外廊样式的原样移植、中西融合、创新重构,见证了殖民地外廊样式演变升华成厦门装
近代中国受到内忧外患影响,自上而下发动了一场“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外国教会为向中国传播宗教,纷纷在华设立教会学校,综合上述等多种因素,促成了近代中国教育体系的一系列
本文将“地域性设计”,作为一种创造高校教学环境个性化的一种手段,引入到设计中来。讨论这一理论在具体问题上的应用与实践,试图为未来大连高校教学建筑的设计探索一条有效道路
伴随着世界能源危机和地球环境恶化,我国建筑高能耗的现状并没有随着经济发展得到改变,低能耗建筑的研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而在我国寒冷地区农村低能耗农房研究相对滞后,与
鼓浪屿近代私家园林是闽南园林的一个分支,其是在当时社会经济与文化相互作用下,基于鼓浪屿自然环境、传统文化、华侨外来文化所催生的物化产品。鼓浪屿近代私家园林注重经济实
莆田元妙观位于福建省的中部地区,是始建于唐、重修于宋的道教建筑,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观现存建筑十余座,以仍保留宋代规制的三清殿为主要建筑,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