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货膨胀的货币因素分析——2002-2008年间中国货币供应量变化与物价指数CPI 变动关系的实证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yt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研究中国通货膨胀的货币因素作为出发点,以探讨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因果关系为目的,通过具体实证分析2002年1月至2008年4月期间的通货膨胀与各层次货币供应量的相互关系得出M1 与通货膨胀存在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的结论。 在文章结构安排上首先就通货膨胀的定义、度量指标、主要理论及一般的应对策略做了系统性的描述,同时就与货币供应有关的概念如基础货币、货币乘数,具体的划分和它的外生性及内生性做了介绍。 然后结合具体数据来概括2002-2008年期间我国货币供应量和物价指数其中包括基础货币,货币乘数、货币量M0、M1和M2的具体情况,以及这段时间内衡量通货膨胀的CPI的变化及一些主要的特点。在以上理论描述和实际数据的结合的基础上,接着用实证分析的手段来确认M0,M1和M2 各自同比增长率与CPI 同比增长率的关系。 得出的结论是在2002年1月到2008年4月期间M0、M2 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同比增长率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而M1 与通货膨胀的同比增长率则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之所以M1 同比增长率与通货膨胀同比增长率存在这种因果关系,笔者认为M1 是流动性最强的金融资产同时又可以看作是处于流动中的货币量,与物价水平的变化关系最密切。而M0 是流通中的现金,虽然流动性很强,但在现今比较发达的支付体系中只是流通货币量的一部分,与物价直接关系不大。而M2 不存在这种因果关系,可能因为它作为货币总量的概念,虽然对通货膨胀的长期影响是必然存在的,但流动性相对较低对价格水平的直接作用在这六年多的时间内不是很明显。 同时在2002年1月到2008年4月期间货币供应M1 增长对通货膨胀变动单向性表明它对于通货膨胀来讲是具有外生性的。但是由于对中国相关研究表明,相对于经济总量的增长,货币供应量是具有内生性特性的,经济产出增长必然伴随着货币的增长。这种相对于通货膨胀的外生性和对产出的内生性特点,使得货币供应的控制本身成为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在协调促进经济增长和保持币值稳定双目标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上可能存在内在的矛盾性。
其他文献
科技创新失败项目客观存在,但给企业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为了鼓励企业再创新行为,政府对科技创新失败项目的补偿是必要而迫切的。在探讨创新补贴与创新失败补偿关系的基
新冠肺炎疫情下,为了防控要求,推迟返校时间,教育部要求“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本文以常德职业技术学院中药鉴定技术课程为例,探讨利用“智慧职教云平台+QQ群直播”的方
改革开放的30多年里,民营经济逐步发展壮大,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国私营企业共1,908.2万个,比2014年底增长23.4%。然而民营企业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
现金是企业至关重要的财务资源,对企业的经营、投资、筹资等各方面的行为都有着重大影响,并与企业的经营业绩密切相关。权衡持有现金所带来的利弊来确定合理的现金持有量是企业重要的理财行为,它综合反映了公司的财务战略,同时与公司的治理状况也密不可分。论文首先回顾了公司现金持有影响因素及其与投资关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然后运用静态权衡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以及代理理论对公司的现金持有问题进行了诠释,并进一步对公司
为响应国家创新创业的号召,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针对我国医学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分析设置创新创业课程的紧迫性,并从以下几方面建设具有医学院校特点的创新创业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