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读课文是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教师辅助点拨的一种课文类型,在七年级语文教材中以“*”作为标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学生个性化阅读和独立的阅读能力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因而,强调自读课文的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七年级是最先接触到新版语文教科书之一的年级,又是初中的起始阶段,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论文在学习众多语文教育工作者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对七年级语文自读课文及自读课文教学策略展开研究。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绪论部分首先从“自读课文”名称的发展变化、新时期语文教学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要求的提高、七年级学生的特殊性三个方面阐述了研究缘起,接着说明了本文的研究对象,然后总结概括学界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分析研究意义,最后指出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第一章说明七年级语文自读课文的编写特点与特殊地位。首先梳理了七年级自读课文在课文篇章和教材结构上的特点:在课文篇章上,自读课文的数量占比较高、类型选择多样、选文倾向体现时代性;在课文结构上,自读课文在单元中的分布和在课文内部结构上都体现出了“自主学习”的内涵。其次强调七年级自读课文在教材中的重要地位:不仅是教读课文的“练兵场”,还是课外阅读的“跳板”,其助读系统能助力学生的阅读。最后在强调七年级自读课文特殊地位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自读课文的教学意义:巩固教读课文所学知识、落实课堂教学目标;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自主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人文素养。第二章探析七年级语文自读课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本文采用访谈法与观察法进行调查,了解七年级师生在自读课文教学上的情况,其目的是对七年级自读课文教学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通过调查发现,主要存在教师不明编者意图、教学目标设置不清、课堂引导能力不足且教学评价单一、学生学习能力不足的问题。第三章是在结合实践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所呈现的问题提出“导”、“读”、“学”、“评”四个方面的教学策略。首先在“导”方面,强调从课前到课后,注重从课前导学案、课中质疑解难和课后课外阅读进行引导;其次在“读”方面,强调从教读到自读;接着在“学”方面,强调从教师到学生:要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和机会、注重引导学生关注“旁批”进行学;最后在“评”上,强调从单一到多元的改善: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综合化、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标准层次化。结语部分是对全文的概括,七年级语文自读课文的教学现状的有效改善,对当前初中语文教育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但由于作者经验的有限,策略的设置中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后来的研究者能予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