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嗪预处理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损伤区迁移提高脑缺血的治疗作用

来源 :浙江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131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川芎嗪(Ligustrazine)预处理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向损伤区迁移提高脑缺血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①采用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3代,流式细胞仪检测BMSCs阳性抗原(CD29和CD90)及阴性抗原(CD34和CD45)鉴定BMSCs纯度,不同终浓度BrdU(5 μmol/L、10 μmol/L和20 μmol/L)标记BMSCs24 h、48h和72 h,检测BrdU标记率。②采用线栓法诱导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缺血90min,缺血24 h后除假手术组外,随机分为模型组,MCAO+未预处理BMSCs组(BMSCs组),MCAO+50 μM川芎嗪预处理BMSCs组(50μM川芎嗪组),MCAO+100μM川芎嗪预处理BMSCs组(100 μM川芎嗪组),50 μM川芎嗪预处理BMSCs+CXCR4拮抗剂AMD3100组(AMD3100),每组各12只,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经尾静脉缓慢注射1 mLPBS,其它各组经尾静脉缓慢注射1mL细胞悬液(1×106mmL)。③在缺血后第1、7、14和28d采用改良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粘胶揭除试验和角试验进行神经功能评价。④缺血后第28 d,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缺血周边区BMSCs数量,采用甲苯胺蓝染色检测脑缺血梗死体积。⑤缺血后第14 d,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缺血周边区BMSCs数量、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结果①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可得到生长良好,形态均一性的BMSCs,第3代BMSCs的表型鉴定CD29、CD90、CD34和CD45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9.0%、99.3%、0.2%和4.1%,符合BMSCs的特点,说明是分离培养纯度较高的BMSCs。②在缺血后第7 d、14 d和28 d,川芎嗪预处理(50 μM和100 μM)组显著改善大鼠脑缺血后神经症状(P<0.01或<0.05),减少大鼠黏胶揭除时间(P<0.01或P<0.05),大鼠右转次数显著减少(P<0.01或P<0.05)。③缺血后第28 d,与模型组和BMSCs组比较,川芎嗪预处理(50 μM和100 μM)组大鼠脑缺血的梗死体积显著性减少(P<0.01或P<0.05)。④缺血后第14 d,与模型组、BMSCs组和AMD3100组比较,川芎嗪预处理(50μM和100μM)组缺血周边区的BrdU、SDF-1、vWF、VEGF和BDNF免疫阳性细胞明显增加(P<0.01)。结论 川芎嗪(50 μM和100 μM)预处理BMSCs治疗脑缺血的疗效优于BMSCs,川芎嗪预处理促进BMSCs向脑缺血损伤区迁移,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缩小脑梗死体积,机制可能与促进脑缺血周边区血管生成及上调脑缺血周边区的SDF-1、VEGF和BDNF的表达有关。
其他文献
背景: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是一种器官特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可能的发病机制主要与遗传、免疫和环境因素有关,但具体的分子机制还不是特别明确。传
近年来,随机效应转换模型常用来分析生存数据,但是需要假定随机效应分布、误差项分布已知,或者随机效应分布未知但具有对称性条件.在本文中,我们考虑具有非对称性随机效应的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患者伴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诊治的重症肌无力患者,分析年龄、
我国成人血脂异常的患病率高达40.40%,血脂异常不仅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也会对女性生殖系统功能产生不良影响。研究表明,血脂异常可能通过诱导卵母细胞内
随着市场化竞争日益激烈及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趋势日渐显著,制造企业面临着如何以较低成本较快生产出多品种、中小批量的产品等现实问题,尤其在航天、齿轮生产、汽车制造等领域
研究背景:卵巢癌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死亡率位居第一,晚期卵巢癌患者5年生存率仅有约30%,且多数接受规范治疗后的患者会出现病情复发的情况。卵巢癌治疗以手术联合紫杉醇和铂
在本文中,我们研究了大维数据的球性检验。利用Cauchy-Schwarz不等式,通过样本协方差矩阵的迹的比率构造出检验统计量?1,?2。首先,我们利用样本协方差矩阵的线性谱统计量理论
Y公司是一家全世界排名前列的汽车电子零部件制造企业,主要产品为汽车仪表盘、音响娱乐系统和驾驶信息系统等电子产品。为了满足不断增加的业务及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公司所
在混沌控制与同步的领域,微分几何理论以及部分反馈线性化的方法已逐步成为研究的热点,零动态控制方法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目前在零动态非线性问题的处理上,采取传统
重整化群(RG)方法是在量子场论研究中被首先提出的,最初主要用于研究电动力学中的“重整化电荷”问题,由于研究中涉及了这类电荷变换之间的群性质,因而被称为重整化群.20世纪80年代,Chen等人将重整化群思想应用于求解奇异摄动微分方程渐近解,发展出一套有效的渐近求解理论,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999年开始,Ziane等人开始利用对奇异摄动重整化群方法建立严格的数学理论,并给出了渐近解和真解之间的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