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属于革兰氏阴性菌,主要引起猪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又称格拉瑟病(Gl?sser’s disease)。猪链球菌(Strreptococcus suis,SS)属于革兰氏阳性菌,主要引起脑膜炎、关节炎、败血症等疾病。这两种病原菌在世界各地流行,给世界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经济损失。目前,HPS存在15种血清型,SS存在35种血清型。副猪嗜血杆菌病和猪链球菌病虽能够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但由于存在较多的血清型,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并不能进行血清分型,以及各血清型之间的交叉保护较差,使得商业化疫苗并不能对所有的菌株起作用。临床上用于预防和治疗的不二选择仍然是抗生素。长时间的不规范和滥用抗生素致使细菌进化产生了耐药性,不仅造成了临床上的治疗失败,还能够通过食物链对人的健康造成威胁。本研究对全国11个省份分离到的HPS和SS进行了血清分型、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的检测,以明确这两种细菌的血清型流行状况、药物敏感情况、耐药基因分布和流行情况,为今后这两种病原菌的药物防控和风险评估上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研究结果如下:(1)HPS和SS的分离鉴定及血清型分型对疑似发病的猪只进行剖检并采集病料,利用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生化试验、PCR鉴定及测序等手段分离获得19株HPS和36株SS。利用多重PCR的方法将这些分离株与实验室保存的菌株(共有71株HPS和110株SS)进行血清型分型。结果发现,HPS主要流行4型(30.99%)、5或12型(14.08%)和13型(7.04%);SS主要流行2或1/2型(40.91%)、1或14型(11.82%)、29型(6.36%);这两种病原菌不同地区的优势血清型存在差异。(2)HPS和SS的药物敏感性测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71株HPS和98株SS对临床13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结果表明,所有HPS分离株对头孢噻肟(100%)、替加环素(100%)、美罗培南(98.57%)、氨苄西林(97.14%)高度敏感,对多黏霉素E和金霉素(84.29%)、阿米卡星(81.43%)、氟苯尼考(82.86%)的敏感性降低,另外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耐药现象,对磺胺甲恶唑和甲氧苄啶(92.86%)的耐药性最为明显,其次为磷霉素(71.43%)环丙沙星(42.86%)、庆大霉素(21.43%)。并且多重耐药现象明显,2种及2种以上耐药分离株数量高达51株(72.86%)。所有SS分离株对替加环素(100%)、美罗培南(98.98%)、头孢噻肟(97.96%)、氨苄西林(96.94%)高度敏感,对氟苯尼考(87.76%)的敏感性降低,同时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磺胺甲恶唑和甲氧苄啶(97.96%)和磷霉素(97.96%)耐药性最高,其次为金霉素(90.82%)、阿米卡星(78.57%)、环丙沙星(62.24%)、庆大霉素(48.06%)。多重耐药明显,出现2种及2种以上耐药的菌株数高达97株(98.98%)。(3)HPS和SS耐药基因的检测采用PCR方法对包括四环素类、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氟苯尼考、磺胺类及大环内酯类的耐药基因进行检测。71株HPS中,四环素类耐药基因的检出率tet B基因(94.37%)、tet M基因(40.85%)和tet L基因(1.41%);喹诺酮类qeqA基因的检出率为100%;β-内酰胺类blatem基因的检出率(4.23%);氨基糖苷类共检出str A、str B、aph(3’)-Ⅰa 3类耐药基因,检出率分别为92.96%、97.18%和95.77%;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ex(A)和cml A的检出率分别为7.04%和25.35%;磺胺类sul 2耐药基因的检出率为98.59%。所有的HPS分离株都能检测到3种及3种以上的耐药基因(100%)。110株SS中,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 M的检出率为96.36%、tet L基因的检出率为7.27%;氟苯尼考的耐药基因fex(A)的检出率为29.09%、cml A基因的检出率为56.36%;磺胺类耐药基因sul 2的检出率为53.64%;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ermA的检出率为3.64%、erm B基因的检出率为93.64%、mef A/E基因的检出率为11.82%。共有103株SS分离株同时携带2种及以上的耐药基因(9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