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肥胖发病率逐年增高。脂肪组织不仅能沉积脂肪,也能分泌许多炎性细胞因子激活的炎症信号通路,加重胰岛素抵抗的发生,而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共同病理基础。因此,本实验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以胰岛素抵抗性肥胖大鼠为模型,从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介导的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入手,观察电针对胰岛素抵抗性肥胖大鼠脂肪组织中炎症因子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并进一步挖掘SIRT1的去乙酰化作用引起的组蛋白(Histone,H)乙酰化修饰的改变对NF-κB信号通路转录的影响,探讨电针通过控制脂肪组织炎症改善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的表观遗传学机制。方法8周龄SPF级Wistar雄性大鼠120只,随机挑选13只作为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其余给予高脂饲料喂养进行造模。8周后,抽取65只达到肥胖标准的大鼠分为模型组、电针组、非经非穴组、电针联合抑制剂组(针加抑组)、激动剂组,每组13只。从各组随机选取3只进行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术检测造模是否成功。随后分别给予各组相应的干预治疗。(1)正常组:给予基础饲料喂养,无其他干预;(2)模型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无其他干预;(3)电针组:选取足(后)三里、丰隆、中脘、关元穴,接韩氏电针治疗仪,2Hz,1m A,连续波。每次15分钟,每周3次,共治疗8周。(4)非经非穴组:取电针组穴位旁约5mm处浅刺并夹持电极,不予通电,其余同电针组。(5)激动剂组:根据大鼠体重,按照每200mg/kg给予白藜芦醇溶液灌胃治疗。每周3次,共治疗8周。(6)电针联合抑制剂组(针加抑组):电针治疗方案同电针组,另外根据大鼠体重,按1mg/kg于尾静脉注射Sirtinol抑制剂溶液。每周3次,共干预8周。干预期间,于干预第0、2、4、6、8周分别测量大鼠的体重、肛鼻长,并计算Lee’s指数。于干预的第6周,检测各组大鼠的腹腔糖耐量(IPGTT)水平和腹腔胰岛素耐量(IPITT)水平。干预结束后,再次行钳夹术以检测全身胰岛素敏感性。然后分别进行新鲜脂肪组织取材和灌注取材进行指标检测。(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大鼠处死前,取心尖血检测血清CRP、IL-6、TNF-α和胰岛素水平。(2)采用免疫印迹法(WB):先后分别检测大鼠脂肪组织中SIRT1、IL-6、TNF-α、乙酰化NF-κB(Ac-NFκB)、NF-κB、乙酰化H3K9(Ac-H3K9)、H3的蛋白表达量。(3)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T-PCR):检测脂肪组织中SIRT1、IL-6、TNF-α的基因表达水平。(4)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脂肪组织中巨噬细胞CD68的浸润情况,以及M1型巨噬细胞(CD11c)和M2型巨噬细胞(CD206)极化状态的浸润情况。(5)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脂肪组织中SIRT1/Ac-NFκB、SIRT1/Ac-H3K9在脂肪细胞中共表达的情况。(6)采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法(CHIP):验证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中NF-κB基因启动子区H3K9的乙酰化程度。检测完成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电针能够减轻胰岛素抵抗性肥胖大鼠的体重、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并改善胰岛素敏感性。(1)体重结果显示:干预前与正常组相比,其余各组大鼠体重明显增高(P<0.01),且超过正常组体重均值20%以上,提示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大鼠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从干预的第4周开始,激动剂组的体重开始下降(P<0.05),这提示了SIRT1的激活能够降低肥胖大鼠的体重。从干预第6周开始,电针组和激动剂组的体重均出现了显著的下降(P<0.01),这说明电针具有和激动剂相同的效应。非经非穴组与模型组之间无显著差异,这说明非经非穴的针刺对胰岛素抵抗性肥胖大鼠体重没有改善作用。针加抑组与模型组比较也无统计学差异,说明SIRT1抑制剂阻断了电针的作用,电针对体重的下调作用与激活SIRT1有关。到干预的第8周,电针组、非经非穴组、针加抑组、激动剂组分别与模型组比较,趋势与第6周趋势一致,说明电针、激动剂具有稳定的降低体重的效应。(2)Lee’s指数结果显示:在干预前与正常组相比,其余各组大鼠Lee’s指数显著增高(P<0.01),提示高脂饮食组的大鼠为肥胖状态。与模型组比较,从干预的第6周开始,电针组和激动剂组的Lee’s指数出现了明显的下降(P<0.05,P<0.01),说明SIRT1的升高能够降低大鼠的肥胖状态,而电针具有和激动剂相同的效应。非经非穴组与模型组之间无明显差异,这肯定了电针穴位而不是非经非穴的针刺能够降低大鼠的肥胖状态。针加抑组与模型组比较也无统计学差异,说明SIRT1抑制剂阻断了电针的作用,电针降低Lee’s指数的作用与SIRT1有关。干预的第8周,电针组、非经非穴组、针加抑组、激动剂组与模型组比较的趋势,和第6周趋势一致,再次肯定了电针和激动剂能稳定的降低肥胖的状态。(3)IPGTT实验显示:空腹状态下,各组大鼠基础血糖未见明显差异。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从第30分钟开始直至第120分钟,血糖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这提示模型组大鼠的腹腔葡萄糖耐量降低。与模型组比较,经过电针干预的电针组大鼠在第30分钟至第120分钟时血糖值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这提示电针能够提高胰岛素抵抗性肥胖大鼠的腹腔糖耐量水平。而非经非穴则没有这种效应,非经非穴组整个测量过程中的血糖值与模型组未见显著差异,这说明非经非穴的针刺对胰岛素抵抗性肥胖大鼠的腹腔糖耐量没有改善作用。针加抑组在第30分钟时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从第60分钟开始到第120分钟,血糖值比模型组显著下降(P<0.01),但又明显高于电针组(P<0.05),说明SIRT1抑制剂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电针的作用,电针对腹腔糖耐量的提高作用与SIRT1有关。激动剂组大鼠从第15分钟开始直到第120分钟,血糖值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这提示SIRT1的上调能明显提高胰岛素抵抗性肥胖大鼠的腹腔糖耐量水平。(4)IPITT结果显示:空腹状态下,各组大鼠基础血糖未见明显差异。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从第15分钟开始直至第120分钟,血糖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说明模型组大鼠的腹腔胰岛素耐量降低。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从第15分钟直至第120分钟血糖值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P<0.01),这提示电针能够提高胰岛素抵抗性肥胖大鼠的腹腔胰岛素耐量水平。而非经非穴组整个测量过程中与模型组比较未见显著差异,这说明非经非穴的针刺治疗不能改善胰岛素抵抗性肥胖大鼠的腹腔胰岛素耐量。针加抑组在整个测量时间段内,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但是针加抑组从第15分钟开始直到第120分钟,血糖值均低于模型组但高于电针组,说明SIRT1抑制剂阻断了电针的作用,电针对腹腔胰岛素耐量的提高作用与SIRT1有关。激动剂组大鼠从第15分钟开始直到第120分钟,血糖值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这提示SIRT1的激活能显著提高胰岛素抵抗性肥胖大鼠的腹腔胰岛素耐量水平。(5)GIR结果显示:在治疗前(即造模8周后),进行高脂饲料喂养的各组大鼠与给予普通饲料喂养的正常组大鼠比较,GIR水平显著降低(P<0.01),而高脂饲料喂养的各组大鼠之间未见显著差异,这说明给予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大鼠的全身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提示胰岛素抵抗性肥胖大鼠造模成功。电针组大鼠与模型组大鼠比较,GIR有了显著升高(P<0.01),提示电针能够提高胰岛素抵抗性肥胖大鼠的全身胰岛素敏感性。而非经非穴组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这说明非经非穴的针刺不能改善胰岛素抵抗性肥胖大鼠的胰岛素敏感性。针加抑组的GIR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但数值低于电针组,说明SIRT1抑制剂可能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电针的作用,电针对胰岛素抵抗性肥胖大鼠的全身胰岛素敏感性的提高作用可能与激活了SIRT1相关。激动剂组的GIR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说明SIRT1的激活有助于提高胰岛素抵抗性肥胖大鼠的全身胰岛素敏感性。(6)血清胰岛素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胰岛素水平明显升高(P<0.01),说明高脂饮食提高了肥胖大鼠的血浆胰岛素水平。经过电针干预后,血清胰岛素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而非经非穴组与模型组比较未见显著差异,可见非经非穴的针刺对胰岛素抵抗性肥胖大鼠血浆内的高胰岛素水平没有缓解作用。针加抑组大鼠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但数值低于模型组而高于电针组(P<0.05),说明SIRT1抑制剂能够一定程度上降低电针的作用,可见电针降低胰岛素抵抗性肥胖大鼠血浆内的高胰岛素水平与电针激活SIRT1相关。激动剂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SIRT1的激活能显著降低胰岛素抵抗性肥胖大鼠血浆内的高胰岛素水平。(6)血清CRP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血清CRP明显升高(P<0.01),说明胰岛素抵抗性肥胖大鼠机体处于炎症状态。经过电针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血清CRP显著下降(P<0.01),提示电针能有效的缓解胰岛素抵抗性肥胖大鼠血液中炎性CRP水平。非经非穴组与模型组比较未见显著差异,说明非经非穴的针刺没有降低胰岛素抵抗性肥胖大鼠血液炎性CRP的作用。针加抑组的血清CRP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而高于电针组(P<0.05),说明SIRT1抑制剂能够阻断电针对胰岛素抵抗性肥胖大鼠血液中炎性CRP的调节作用,并且电针的这种调节作用与SIRT1相关。激动剂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CRP显著降低(P<0.01),说明激活SIRT1可以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性肥胖大鼠血液中较高的CRP水平。(7)血清IL-6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血清IL-6水平明显升高(P<0.01),说明高脂饮食喂养的胰岛素抵抗性肥胖大鼠血液中炎症因子IL-6增高。经过电针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血清IL-6显著下降(P<0.01),提示电针能降低胰岛素抵抗性肥胖大鼠血液中炎症因子IL-6的水平。非经非穴组与模型组比较未见显著差异,说明非经非穴的针刺没有降低血液中炎症因子IL-6的作用。针加抑组的血清IL-6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但数值低于模型组而高于电针组(P<0.05),说明SIRT1抑制剂能够明显阻断电针对胰岛素抵抗性肥胖大鼠血清炎症因子的调节作用,并且电针降低血清IL-6的作用与电针激活SIRT1相关。激动剂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IL-6显著降低(P<0.01),提示激活SIRT1可以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性肥胖大鼠较高的血清炎症因子IL-6的水平。(8)血清TNF-α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血清TNF-α水平明显增高(P<0.05),说明高脂饮食喂养的胰岛素抵抗性肥胖大鼠血液中炎症因子TNF-α升高。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TNF-α显著下降(P<0.01),提示电针能显著降低胰岛素抵抗性肥胖大鼠血液中升高的炎症因子TNF-α的水平。非经非穴组与模型组比较无明显差异,说明非经非穴的针刺不能降低血液炎症因子的作用。针加抑组的血清TNF-α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但数值仍高于电针组,提示SIRT1抑制剂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电针的调节作用,并且电针这种调节作用可能与电针激活SIRT1相关。激动剂组血清TNF-α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提示激活SIRT1可以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性肥胖大鼠较高的血清炎症因子TNF-α的水平。2.电针能提高胰岛素抵抗性肥胖大鼠脂肪组织SIRT1的表达,降低IL-6、TNF-α和巨噬细胞浸润的表达(1)SIRT1表达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脂肪组织中SIRT1蛋白表达和m 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经过电针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SIRT1的蛋白表达和m RNA表达显著上升(P<0.05),这说明了电针能激活SIRT1的表达。非经非穴组与模型组之间无显著差异,说明非经非穴的针刺对SIRT1的表达没有影响作用。激动剂组SIRT1的蛋白和m RNA表达比模型组显著增高(P<0.01),说明白藜芦醇能有效的激活脂肪组织中SIRT1的表达。针加抑组SIRT1的蛋白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差异,m RNA表达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但是低于电针组(P<0.05),这说明SIRT1抑制剂部分阻断了电针激活SIRT1的效应。(2)IL-6表达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脂肪组织中IL-6的蛋白表达和m 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说明胰岛素抵抗性肥胖大鼠脂肪组织处于炎症状态。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IL-6的蛋白表达和m 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说明电针能够控制脂肪组织中炎症因子IL-6的表达。非经非穴组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说明非经非穴的针刺没有减轻脂肪组织中炎症因子IL-6的作用。激动剂组脂肪组织中炎症因子IL-6的蛋白表达和m RNA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说明脂肪组织炎症的控制与SIRT1激活相关。针加抑组脂肪组织中IL-6的蛋白表达和m RNA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而高于电针组(P<0.05),说明SIRT1抑制剂部分阻断了电针抗炎的作用,这可能与抑制剂阻断了电针激活SIRT1有关。(4)TNF-α表达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脂肪组织中TNF-α蛋白表达和m 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说明胰岛素抵抗性肥胖大鼠脂肪组织处于炎症状态。在给予电针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TNF-α的蛋白表达和m RNA表达明显下降(P<0.01),这说明电针能够降低脂肪组织中炎症因子TNF-α的表达。非经非穴组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说明非经非穴的针刺没有减轻脂肪组织炎症的作用。激动剂组TNF-α的蛋白表达和m RNA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说明激活SIRT1能有效的控制脂肪组织中炎症因子的表达,印证了SIRT1的抗炎作用。针加抑组与模型组比较,脂肪组织中TNF-α的蛋白表达和m RNA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但是与电针组比较TNF-α的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这说明SIRT1抑制剂能一定程度上阻断电针抗炎的作用。(5)巨噬细胞CD68浸润结果:各组大鼠脂肪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巨噬细胞浸润。模型组、非经非穴组和针加抑组脂肪细胞周围巨噬细胞浸润相对增多,正常组、电针组、激动剂组浸润则相对较少。半定量的结果可见,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巨噬细胞CD68的浸润明显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的浸润表达量有了显著下降(P<0.05),说明电针能够控制脂肪组织炎症状态。非经非穴组与模型组之间无显著差异,说明非经非穴的针刺不能改善脂肪组织中巨噬细胞浸润的情况。激动剂组与模型组比较,巨噬细胞CD68的浸润显著降低(P<0.01),这说明SIRT1的激活能够有效减轻脂肪组织巨噬细胞浸润。针加抑组与模型组、电针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说明SIRT1抑制剂能部分阻断电针的作用,可见电针对胰岛素抵抗肥胖大鼠脂肪组织中巨噬细胞浸润的控制可能与电针激活SIRT1有关。(6)巨噬细胞极化状态结果显示:以CD11c标记M1型巨噬细胞,CD206标记M2型巨噬细胞。肉眼可见模型组、非经非穴组脂肪组织中CD11c巨噬细胞浸润相对增多,电针组与激动剂组相对减少。电针组、激动剂组脂肪组织中巨噬细胞CD206浸润相对增多,模型组与非经非穴组相对减少。由M1/M2比值可见,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比值明显增大(P<0.01),这提示模型大鼠脂肪组织中M1型巨噬细胞浸润为主。经过电针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M1/M2比值显著降低(P<0.01),说明电针组脂肪组织中M1型巨噬细胞浸润减少,M2型巨噬细胞增多。而非经非穴组与模型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说明非经非穴组大鼠脂肪组织中以M1型巨噬细胞浸润为主,非经非穴的针刺没有改变M1和M2型巨噬细胞的相对含量。激动剂组比模型组的比值显著降低(P<0.01),说明激动剂能降低模型大鼠脂肪组织中M1型巨噬细胞浸润,提高M2型巨噬细胞的含量,这提示SIRT1的激活能有效促进胰岛素抵抗性肥胖大鼠脂肪组织中M1型巨噬细胞向M2型巨噬细胞的转变。针加抑组的比值与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但是与电针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说明SIRT1抑制剂一定程度上阻断了电针的作用,降低了电针对M2型巨噬细胞含量的促进作用。3.电针通过激活SIRT1降低脂肪组织中乙酰化NF-κB的表达并在细胞核中存在SIRT1/Ac-NFκB共定位(1)Ac-NFκB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脂肪组织中Ac-NFκB在NF-κB蛋白总量中的比例显著增高(P<0.05),这直接证明了胰岛素抵抗性肥胖的慢性炎症状态会提高脂肪组织中NF-κB蛋白乙酰化的概率。经过电针干预后,脂肪组织中Ac-NFκB在NF-κB蛋白总量中的比例明显降低(P<0.05),可见电针能够有效的减少脂肪组织中NF-κB发生乙酰化。非经非穴组与模型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说明非经非穴的针刺干预对脂肪组织中已经发生乙酰化的NF-κB蛋白没有改变的作用,这也进一步肯定了电针的作用。激动剂组与模型组比较,脂肪组织中Ac-NFκB在NF-κB蛋白总量中的比例显著下降(P<0.01),说明SIRT1的激活能够显著降低胰岛素抵抗性肥胖大鼠脂肪组织中NF-κB的乙酰化状态。针加抑组脂肪组织中Ac-NFκB在NF-κB蛋白总量中的比例与模型组无显著差异,明显高于电针组(P<0.05),说明SIRT1抑制剂能够明显的阻断电针的作用,使电针降低NF-κB乙酰化的作用显著减弱,这肯定了电针通过激活SIRT1达到对脂肪组织中NF-κB乙酰化的比例的调控作用。(2)SIRT1/Ac-NFκB共表达结果显示:从各组400X倍镜中清晰可见,SIRT1与Ac-NFκB在脂肪细胞中存在共表达,且共表达部位主要在细胞核中。由SIRT1/Ac-NFκB的比值可知,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SIRT1/Ac-NFκB比值显著降低(P<0.01),说明胰岛素抵抗性肥胖大鼠脂肪组织细胞核中SIRT1的含量偏低,而Ac-NFκB的比例偏高。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的比值明显增高(P<0.01),可见电针能够提高胰岛素抵抗性肥胖大鼠脂肪组织细胞核中SIRT1的含量,并降低Ac-NFκB的含量。非经非穴组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可见非经非穴的针刺对细胞核中SIRT1和Ac-NFκB的含量没有调节作用,这也印证了电针的作用。激动剂组与模型组比较,SIRT1/Ac-NFκB比值显著增高(P<0.01),可见SIRT1的激活能够提高脂肪组织细胞核中SIRT1的相对表达并降低Ac-NFκB的比例。针加抑组与模型组比较,SIRT1/Ac-NFκB比值未见显著差异,但是显著低于电针组(P<0.01),提示针加抑组脂肪组织细胞核中SIRT1含量偏低,而Ac-NFκB的比例偏高,说明SIRT1抑制剂阻断了电针对SIRT1和Ac-NFκB的调节作用,电针组比值的升高与电针激活SIRT1的表达有关。由于免疫荧光双标的结果只属于半定量,以上特定蛋白的表达量还是以WB的蛋白定量结果为准。4.电针降低脂肪组织中乙酰化H3K9的表达及NF-κB启动子区H3K9乙酰化程度(1)Ac-H3K9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脂肪组织细胞核中Ac-H3K9的表达显著增高(P<0.05),说明胰岛素抵抗性肥胖大鼠脂肪组织细胞核中组蛋白H3K9的乙酰化程度增高。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Ac-H3K9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说明电针的干预能够降低胰岛素抵抗性肥胖大鼠脂肪组织细胞核中组蛋白H3K9的乙酰化程度。非经非穴组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可见非经非穴的针刺没有降低组蛋白乙酰化程度的作用。激动剂组细胞核中Ac-H3K9的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这肯定了SIRT1的激活与胰岛素抵抗性肥胖大鼠脂肪组织细胞核中组蛋白H3K9的乙酰化程度密切相关。针加抑组脂肪组织细胞核中Ac-H3K9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说明SIRT1抑制剂一定程度上阻断了电针激活SIRT1的作用,导致H3K9乙酰化程度的升高。(2)SIRT1/Ac-H3K9共表达结果显示:从各组400X倍镜中清晰可见,SIRT1与Ac-H3K9在脂肪细胞核中存在共表达。由SIRT1/Ac-H3K9的比值可知,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比值显著降低(P<0.05),说明胰岛素抵抗性肥胖大鼠脂肪组织细胞核中SIRT1的比例降低,而H3K9的乙酰化程度升高。给予电针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SIRT1/Ac-H3K9的比值显著升高(P<0.01),提示电针干预能够提高胰岛素抵抗性肥胖大鼠脂肪组织细胞核中SIRT1的表达,并降低H3K9的乙酰化程度。非经非穴组与模型组比较未见显著差异,可见非经非穴的针刺对脂肪组织细胞核中的SIRT1和H3K9的乙酰化程度没有作用。激动剂组与模型组比较,SIRT1/Ac-H3K9比值显著升高,这肯定了SIRT1激动剂能够激活脂肪组织细胞核中SIRT1,并降低同在细胞核中H3K9的乙酰化程度。针加抑组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说明SIRT1抑制剂一定程度上阻断了电针激活SIRT1的作用,造成细胞核中H3K9的乙酰化程度增高。(3)NF-κB启动子区H3K9乙酰化程度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NF-κB基因启动子区Ac-H3K9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说明胰岛素抵抗性肥胖大鼠脂肪组织细胞核中NF-κB基因启动子区H3K9的乙酰化程度升高。经过电针干预后,NF-κB基因启动子区的H3K9乙酰化的程度显著下降(P<0.05)。正常组与电针组之间未见显著差异,可见电针的干预能够将胰岛素抵抗性肥胖大鼠脂肪组织细胞核中NF-κB基因启动子区H3K9的乙酰化程度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1.电针能够降低胰岛素抵抗性肥胖大鼠的体重、Lee’s指数,显著降低外周血中胰岛素水平、CRP和炎症因子IL-6和TNF-α的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2.电针能够改善胰岛素抵抗性肥胖大鼠脂肪组织巨噬细胞浸润状态,促进胰岛素抵抗性肥胖大鼠脂肪组织中M1型巨噬细胞向M2型巨噬细胞转化,且这种作用可能与电针上调SIRT1有关。3.电针能够促进胰岛素抵抗性肥胖大鼠脂肪组织中SIRT1的表达,再去乙酰化作用于Ac-NFκB,减少下游炎症因子的转录,降低脂肪组织中IL-6和TNF-α的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4.电针能够提高脂肪组织SIRT1的表达,去乙酰化作用于组蛋白Ac-H3K9,降低NF-κB基因启动子区的组蛋白H3K9的乙酰化程度,促使染色质状态致密,降低NF-κB与启动子的结合,从而控制其下游炎症因子转录。5.白藜芦醇灌胃能够有效的激活胰岛素抵抗性肥胖大鼠脂肪组织中SIRT1的表达,去乙酰化作用于NF-κB和组蛋白H3K9,抑制NF-κB的转录,进而控制大鼠脂肪组织中炎症因子的表达,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非经非穴的针刺治疗对胰岛素抵抗性肥胖大鼠机体的炎症状态和胰岛素敏感性没有改善作用。SIRT1抑制剂sirtinol能够部分阻断电针激活SIRT1的作用,一定程度上降低电针的抗炎和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综上所述,电针通过调控SIRT1/NF-κB信号通路的表观遗传修饰方式,是改善胰岛素抵抗性肥胖慢性炎症状态,进而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机制之一,这为电针防治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相关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