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圣谕广训》是清政府钦定的道德教化文献,是雍正立足于儒家文化,对康熙《圣谕十六条》的继承和发展,书成于雍正二年(1724年),在政府的大力推行下获得广泛的流传,在雍正以后的各朝均将其作为重要的道德教化文献,有清朝“圣经”之称。道德教化文献的传播,对古代道德环境的维护,对传统道德规范的深入人心,对传统道德的长期稳定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我国古代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以《圣谕广训》的传播为典型案例,通过对《圣谕广训》的各种传播形式——文本的流传、学校教育、科举考试的有关规定、乡约宣讲等形式的探索,以透视清代道德教化文献的传播渠道和传播策略,具体研究以《圣谕广训》为代表的传统道德规范是如何渗透到社会各阶层中;以及道德教化文献在不同地区的不同的表现方式,探索传统的道德教化文献在各地传播的经验教训。作为道德教化文献的典型代表——《圣谕广训》的流传情况是怎样的,对此本文分为五章来论述:第一章导论第二章介绍《圣谕广训》颁布的背景及其内容分析。第三章探索《圣谕广训》的版本及版本流传。在这一章中,介绍作者所见到的版本,从版本的特点、解说书籍的特色及版本刊刻的原因等因素中获得《圣谕广训》流传的情况。第四章研究清廷推广《圣谕广训》的政策与制度,朝廷宣传《圣谕广训》时,采取的手段有两种,一是以乡约宣讲为主的非学校教育传播体系,二是以学校教育为主的传播体系。当然民间还有多种传播体系,如家谱族规等等,但不是本文研究的重点。第五章以《圣谕广训》在西南、华中、东南地区的传播为个案,研究该文献在不同区域文化背景下的流传特点。在三个区域中选择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区云南、河南、福建,以地方志为主要依据,以非学校教育和学校教育两条流传体系为主线,分别选择一个府来考其具体情况,包括传播的特色分析、府州县学的藏书情况等。最后对这三个地区进行比较,主要是从比较中获知《圣谕广训》在大的文化背景下在不同的地区表现的异同。总之,本文主要从《圣谕广训》的版本、朝廷官方文献、地方志文献入手,并在西南、东南、华中三个地区选择云南、福建、河南三个区域进行个案分析,力求从三个地区的资料和分析中获得:《圣谕广训》的流传状况,它对各地的影响,传播的特色分析,对现代社会有哪些启迪等。这是本文的重点。同时为清朝教化文献的流传研究做一些基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