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贸交流与合作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对国际商务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对该领域的从业人员来说,掌握国际商务合同的起草与翻译是工作的基本需求。而要想掌握国际商务合同的起草与翻译,就要了解该类合同的功能与文体特点。基于系统功能语法理论的功能文体学对国际商务合同所进行的文体分析恰巧非常适合于承担起这一任务。本论文就是运用功能文体学的研究方法,从国际商务合同的功能出发,对其语篇结构和词汇语法两方面的文体特征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与研究,以期通过这些研究来更好地揭示国际商务合同的特点,为学习者与从业人员对该语类的掌握提供更加有效的可操作的学习角度。论文的内容由七章组成。第一章阐述了本研究的意义,介绍了研究将要遵循的理论框架和本论文的结构安排。第二章是文献综述部分,阐述了文体的不同概念、文体学的定义与研究内容、文体学的发展以及功能文体学的起源、发展与理论基础。第三章是本论文的理论框架,阐释了功能文体学的理论基础-功能语法的四个方面:元功能理论、多层次理论、语境理论、语域和语类理论。在此基础上,本章又介绍了由张德禄(2005)在其2005年出版的著作《语言的功能与文体》一书中提出的功能文体学理论框架重点研究的方面、遵循的程序与方法。这也正是本研究遵循的程序与方法。第四章从合同的定义和合同的分类出发,介绍了国际商务合同的定义、分类与基本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同时介绍了本研究的资料收集方式与语料选择的标准。第五章和第六章是本论文的实际分析部分。通过对挑选的三个合同样本的分析,展示了作为法律文本的次范畴的国际商务合同的文体特点。第五章从分析样本的语类结构和谋篇机制入手,归纳出国际商务合同的语篇结构特点,包括:1、语类结构:所有的国际商务合同中都包含下列必选条款:1)合同名称;2)合同当事人及其国籍、主营业所或住所;3)订约缘由/说明条款;4)合同价格;5)违约责任;6)合同修订;7)合同中止;8)适用法律;9)通知手续;10)不可抗力;11)争议的解决;12)双方签字;13)签订日期。2、语篇的衔接机制:国际商务合同所采用的主要衔接机制是词汇重复,其次是指示代词照应,而省略和替代却无一处可见。第六章通过对合同文本的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的分析,总结出其语法和词汇方面的文体特征。语法方面:1)最主要的过程类型是物质过程,其次是关系过程和话语过程,其它过程类型极其罕见;2)参与者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签订合同的当事方和合同的标的物,以及与标的物有关的物质类型;3)最主要的环境成分是用来表示时间和地点的,其次还有方式、目的、角度、伴随等,而表示角色的极其少见。同时,通过对概念功能的分析,又总结出由概念功能所要求的词汇方面的特点:专业词汇、具有专业意义的普通词汇、同义词、近义词或反义词的搭配使用。对文本人际功能的分析就是对其语气结构和情态的分析。研究发现:为体现合同的客观性、公正性、规定性和权威性,合同文本中绝大部分的小句是以陈述形式出现的命令,而情态则多由情态助动词shall来实现。同时,通过对人际功能的分析,也总结出受人际功能影响的词汇选择方面的特点:大量使用正式词汇和频繁使用古英语词汇。第七章是本论文的结论部分。该部分首先对本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回顾,列出了通过研究所发现的国际商务合同在语篇结构和词汇语法方面突显出来的文体特征,指出了研究中不足或者受限的几个方面,并对将来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