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试图运用关联理论,从认知的角度出发,对英语话语幽默机制的成功和失效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重点是探讨幽默机制成功和失效的认知过程及导致幽默机制失效的深层因素。全文包括六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和最后一部分分别是引言和结论,当中分为四章,现将各部分内容介绍如下:引言部分是对整篇论文的一个简单概括。主要介绍了本项研究的背景,所采用的理论以及中心内容。第一章是文献综述。介绍了“幽默”一词的发展概况,主要的幽默理论,以及社会学和国内外语言学界对幽默的研究情况。从古时起,幽默研究的中心问题就是“人为什么会发笑?”。围绕这个问题形成了幽默的主要理论,即“优越论”、“释放论”、“不和谐论”和“乖讹-消解论”。“优越论”把“笑”看作是一种攻击行为;“释放论”认为“笑”是一种压力的释放。显然,这两种理论都没能真正阐释“笑”的机制。一般说来,“不和谐论”被看作是对幽默机制的真正阐释。但是,学者们发现这也不是一个完备的理论,因为“不和谐”本身并不能产生幽默。因此,学者们在此理论上进一步发展,提出“乖讹-消解论”。同“不和谐论”一样,“乖讹-消解论”也是基于认知的一种幽默理论。它强调人在解读幽默时的认知活动。这一理论对于语言学界的幽默研究有着巨大的影响。正是基于以上情况,本文将这一理论与关联理论相结合用于英语幽默话语的分析。第二章是本文的理论框架,介绍了关联理论的基本点。关联理论是基于交际和认知的理论。根据这一理论,人类的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说话者将其意图“明示”给对方。听话者通过“推理”,寻找关联,进行语境选择,最后达到对话语的正确理解。由于说话人的兴趣与偏爱,他/她往往不能说出对听话者具有最大关联的话语。因此,在处理这类话语时,听话者需要付出额外的努力,这种额外的努力能够以额外效果的形式得到补偿。在幽默交际中,这样的额外效果就是幽默效果。幽默话语的理解过程包含在“解讹”的过程中,这成为关联理论和“乖讹-消解论”相结合并用于幽默话语分析的基础。第三章和第四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即运用关联理论分析英语话语幽默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