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叙事在儿童的社会化和认知发展中具有核心作用,而叙事能力是对语言能力的综合测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叙事能力的研究,但在国内该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已有研究的关注重点为普通群体,而听障学生由于听觉环境刺激的缺乏,存在交流信息的延迟,进而影响到其语言能力的发展。对以汉语为母语的听障学生进行口语叙事能力的研究不仅必要且重要,同时也是对普通学生研究的重要补充。本研究在梳理国内外叙事能力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比该领域研究的不足,提出开展本研究的必要性。在考察用一段两分钟左右的无声视频故事作为被试进行口语叙事的材料后,在专家评价的基础上建立了以宏观结构、微观结构、问题推理及叙事错误为主要内容的口语叙事能力评价标准。研究一:主要探讨听障学生口语叙事能力的发展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以来自4所特殊学校的60名听障学生为被试,依据年级特点将其划分为小学组和中学组。研究结果表明,听障学生在宏观结构、微观结构、问题推理及叙事错误上的叙事能力都随着年级的增高而得到提高;女生在叙事内容及凝聚得分上显著高于男生。另外,有无残余听力、地域、年级、瑞文智商、听觉损伤程度、性别显著预测听障学生的叙事能力。研究二:以年级、非言语智商及性别为标准匹配被试,将48名听障学生与48名普通学生分别划分为小学组和中学组,对两组被试在的口语叙事能力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小学组的听障学生在微观结构及叙事错误上的得分显著低于普通学生;中学组的听障学生在宏观结构及微观结构上的得分显著低于普通学生。另外针对每个研究结果进行了详细讨论,并由研究结果提出对听障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应注重其口语叙事能力的发展,在课上及生活中为听障学生提供更多“听”的机会,同时希望教师及家长能够为聋生口语叙事能力的发展提供条件。最后研究者根据每位听障学生的不同表现为其制定了针对性的个案报告。